“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听到这个熟悉的旋律,你是不是快要跟着唱起来了?
在静谧、深邃的夜空中,除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咱们熟知的八大行星,其实还有许多环绕着太阳运动的小行星。
你知道吗?小行星的命名可有趣了。
在太阳系中,它是唯一一类可以由发现者提名命名的天体。最近,就有一颗小行星,以合肥市第四中学命名了。
“摘”颗星星送母校 想象一下,如果你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并以自己的母校命名,是不是觉得既激动又自豪?
这件事,来自合肥市第四中学的1979届校友廖熙做到了。
无数个夜晚,廖熙仰望星空,寻找着宇宙的奥秘。终于,努力得到了回报。
2017年10月10日,廖熙发现了一颗位于太阳系、永久编号为719987的小行星,当即决定以母校合肥四中的地标建筑“中和会堂”衍生命名这颗小行星。
为了能够实现这次命名,廖熙努力了七年。直到2024年12月16日,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发布公告,通过了“中和星”命名。
自此,浩瀚宇宙中有了一颗与合肥中学密切相关的小行星。
曾发现多颗星星 以母校来命名小行星的背后,是廖熙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敬仰,也是对天文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
除了这颗“中和星”,廖熙还先后发现了彗星1颗(南山—哈恩彗星)、永久编号的小行星3颗、近地小行星4颗、超新星3颗。
在各类天体中,小行星是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的。它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崇高荣誉!
廖熙这一宇宙级的浪漫送给了母校,对于热爱天文的你,是不是有些蠢蠢欲动了?
“安徽籍”的小行星们 人类对星空的探索从未止步。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现了5000多颗新的小行星。其中,完成申请、审核程序获得国际正式“身份证”的有700多颗。
在这些闪耀在宇宙中的小行星中,“中和星”并不孤单,因为还有其他“安徽籍”小行星的陪伴。
1966年,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安徽星”,承载着江淮大地的深厚底蕴,尽显安徽风姿;1995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发现的“铜陵星”,与铜陵这颗长江南岸的璀璨明珠交相辉映。
这些小行星共同勾勒出一幅绚丽的安徽星图,恰似安徽在宇宙中的“精美名片”。
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就能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