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全国首批城市更新推广项目——卫岗片区TOD工程总承包项目首栋顺利封顶,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张大岗/摄
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超600个,推进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全年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74所,新增学位7.5万个……1月15日,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2025年的新蓝图。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 2025年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力争新增经营主体20万户 2025年,合肥将促进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升链,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超600个,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全年新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超120个,协议投资额增长10%以上。
同时,全力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力争新增经营主体20万户。启动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新增“四上”企业1600户、规上工业企业400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户。
汽车总产量185万辆以上 2025年合肥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持续提升现有三大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能级,力争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跻身新的国家级产业集群,争创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快“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链条发展,构建“车能路云”“车芯屏智”融合生态,推动尊界“超级工厂”、大众安徽二期、蔚来三工厂达产满产,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55万辆、汽车总产量185万辆以上,全产业链企业超千家,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推动更多项目纳入“白名单” 在住房方面,合肥将优化土地供应方式和节奏,提升片区地块策划水平和配套能力。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和人才房,盘活存量商办房用作增量科创空间。推动更多项目纳入“白名单”,持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推进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新增学位7.5万个教育资源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据悉,合肥将优化布局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精准匹配就近上学需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74所,新增学位7.5万个,一中长江路校区、六中新桥校区交付使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培养一批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实施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争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示范。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完善“家校社医”联动机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配备全覆盖,倾心守护青少年心灵健康。
运营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25年,合肥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高标准运营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市儿童医院新区、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新建20个名医工作室,争创4个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千人床位数、执业医师数分别达8张、3.66个。深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建设,80%以上乡镇、社区卫生机构达到国家能力标准,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 合肥将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实施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政策。推行医保“三结算”“先医后付”模式,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开通运营轨道6号线一期 2025年,合肥将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开展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快新桥机场二期航站区建设,开建长丰通用机场。开工合温高铁合池段,加快建设沿江高铁,建成合新高铁、新合肥西站。提速建设大外环高速、南二环西延,开通运营轨道6号线一期,加快建设S1线、7号线一期。推进市五水厂三期、“陕电入皖”“川气东送”合肥段等水电气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改造提升老旧小区89个
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四里河左岸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十五里河等6个片区综合开发,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三年征迁任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89个,完成城市危旧房改造1000套,常态化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升级“数字巢湖”2.0版 深化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加快构建巢湖流域一体贯通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四源同治”,持续改善巢湖水质并更长时间保持Ⅲ类。实施底泥清淤、湖水活用、水系连通等工程,启动十五里河、二十埠河防洪工程,开建巢湖综合防洪治理工程,争创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试点示范。升级“数字巢湖”2.0版,提高科技治湖能力。
新增4A级景区2个 2025年合肥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方位拓展“文旅+”“+文旅”,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加力发展全域旅游。
新增4A级景区2个、精品旅游线路10条,培育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建设巢湖16.8公里旅游黄金岸线,构建“一湖一城一园一山一河一廊”全域旅游格局。
同时实施文体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建成安徽百戏城、省文化馆新馆、非遗展示馆,加快建设安徽文化艺术中心、省图书馆新馆、市博物馆等场馆。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姚一鸣实习生顾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