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读报犹如看情书
□江红波

  每天我都醒得早,手伸出温暖的被窝,摸到手机,打开熟悉的报纸App,先扫一眼再说。划到副刊版面,扫一眼题目,有惊喜有收获,更多的是平常,十几秒钟搞定。微凉的手缩回被窝,安心再眯一会儿。
  起床之后,煮粥炒菜,坐在边上,再仔细地在手机上阅读。若有自己的文字,就截个图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留个痕迹。没有自己的文字,就认真浏览一遍他人的大作,想想人家的选材与构思。只是“吱吱”作响的炒菜锅,常是心不在焉一目十行,看个大概。
  真正坐下来,是下班到家。打开电脑,泡上一杯茶,进入网站打开页面,仔细拜读。逐字逐句,一厘米一厘米地推敲字眼里的情感。从他人的文字里,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思考自身若看到一个场景,能否变成一段精彩的文字。那些有成语有文采的文章,复制粘贴收集起来,专门设置了文件夹保存,也随手发在微信的文件助手里,有空时可以再来回味。在精挑细选加以删减后,用做语文试卷上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命题材料。
  初中升入高中,第一次考试,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折戟铩羽,灰头土脸。我调侃道,你们知道情书看几遍吗?学生吃惊了:“看情书跟做阅读题有什么关系?”我笑着解释:“情书一般是看三遍,迫不及待拆开信封,第一遍观其大略,第二遍是一字不漏地从头看到尾,第三遍是看字里行间有没有特殊含义,回味回味!做阅读题如看情书,第一遍是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第二遍,是结合试题内容,在文本中寻找‘主题词’‘关键词’;第三篇则是寻找中心句主旨,结合作者表达意图梳理答题思路嘛。”他们恍然大悟,再做试题也就多了份认真和自信。
  现在想来,每天去看副刊文章,也如看情书一样。先看其文题作者,再观其内容,然后赏其精妙,一步步地走过来,文章的精彩也就把握住了。
  熟悉的副刊版面,也不是每天都有,也就等待期盼,一天一天的,犹如期待心上人。“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相反,则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每天读报,更多时候,是欣赏人家的文字。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我说:“写,然后知水平差。”看着人家的旁征博引、妙语金句,自己的那点学识与名家相比,真是相去甚远。
  读文犹如看情书。在字斟句酌之间,看到了社会万象,更拓展了视野,充实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