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6版)
池州巨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贵池政务服务大厅一角。
更让谢飞期待的是,船舶基地后面的乌沙社区近670亩的空地上,贵池区智能绿色船舶制造基地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这无疑又是一次高端、绿色、智能的选择。
未来,这里将构建一个由船体数字化车间、智能单元、智能生产线、感知系统和智能管控系统等组成的智能绿色园区,船企生产不再受汛期和高温影响,更有利于长江岸线的保护。一个具备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生态、全球视野的国际化绿色海工产业集聚区呼之欲出。
“目前,我们正以加快打造‘安徽船谷’船舶重镇为目标,朝着国际化船舶海工产业集聚区迈进。”贵池区乌沙镇党委书记李芳胜信心满满地表示。
选择的底气
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浩瀚征途中,每一个选择都如同航船上的舵手,引领着方向,决定着未来。
企业老板的选择,更多是源自政府的决策。
不妨先看一组数据:2024年上半年,贵池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6.7%。
一个传统的农业区,是如何实现工业崛起的?
简单来说,贵池的历届主政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选择,就是抓住“产业强区”,并一以贯之。
但在贵池,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并非盲目跟风,也不是追逐最贵最好,而是依据本地资源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这早已成为当地政府部门的共识。
“水多且美”的贵池原是传统工业强县,曾跻身全省“十强县”。2000年贵池撤市建区,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区内仅有的工业园区历经数次搬迁,贵池区的发展进入徘徊期。2005年以后,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确立工业强区战略,掀起大建园区、大上项目、大抓招商的热潮,工业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2021年,安徽提出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后,贵池区紧跟省市步伐,开始布局“两新两装”的产业方向。但在推进过程中,有些产业的确不适合本地发展,“两新两装”逐步调整为“两新一装”。
2025年初,贵池区明确,要锚定“全市中流砥柱、全省发展标杆、长三角形成特色”的战略定位和“全省市辖区经济总量10强”的奋斗目标,紧扣深入实施“六大行动”、聚力打造“五新贵池”工作主线,以“1234”产业提升行动为抓手,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先行区,全力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产业。近些年,贵池区坚持“产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产业发展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绿色矿业两大支撑,一体化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激活“存量”、扩大“增量”、催生“变量”,产业逐步集聚成群,初步形成“东西南北”四大优势产业板块,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在东部,新兴产业聚能起势。作为贵池区新兴产业集聚地,池州高新区东区依托“两新一装”的产业基础,推动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的一批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西部重点打造传统工业板块,实施制造业绿色化、高端化改造工程,加快“两钢一铜一铝”等重点企业优化升级。南部重点打造绿色矿业板块,深度、高效开发利用矿业资源,接续实施“三绿共建”行动。北部重点打造船舶绿色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良好的营商环境也给了每一次选择以底气。
金池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忠如今幽默地称自己是贵池的“招商大使”。“别人问我能不能来,我都会告诉他们,当地政府的政策和服务非常到位。”
今年,贵池区将顺应招商引资新形势,因地制宜谋求招商新路径,组建招商公司,用好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等新打法。健全“一站式”审批机制,持续擦亮“‘贵’在服务”营商环境品牌,让更多企业选择贵池。
选择,可能会面临失败,但更意味着勇于创新和敢于担当。
贵池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唯有不断探索、勇于尝试——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占先”,三产高质量协同发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贵池的未来将不是梦。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朱春友
图片由贵池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