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养老机构分类改革,将养老机构分为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三类。分类后,老年人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机构呢?
在三类养老机构中,兜底保障型养老机构主要由政府依规划建设供给。《意见》明确了兜底型养老机构主要收住对象为特困老年人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
业内人士指出,以往一些养老机构出现排队数年才能入住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普通老年人盲目去兜底型养老机构排队所致。目前,我国每个县(区)至少设有一所兜底保障型养老机构,主要为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和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这类机构的收费由政府定价,老人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享受免费或低价入住的福利。鉴于兜底型养老机构的政府福利属性,为确保公平,许多地方都建立了轮候机制。
兜底保障型养老机构虽然收费较低,但是只针对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更多的是选择普惠型养老机构。在三类养老机构中,普惠型养老机构数量也最多。
《意见》首次提出,要建立促进普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机制,加大设施建设和场地供给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服务,普惠型养老机构要做到“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运营可持续”。这一类养老机构面向全体老年人开放,由设区的市级政府制定支持办法,加强收费引导管理。
在三类养老机构中,还有一类是完全市场型养老机构。这类机构主要面向那些追求个性化、高品质养老生活,且具备相应经济实力的老年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
过去这类收费较高的养老机构一直被很多人质疑,《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去年民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也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品质养老机构,依规建设老年公寓、养老社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各类市场主体投入养老运营吃了定心丸。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我们通常将养老机构划分为民办、公办,或者划分为大中小型,服务定位、服务对象不明确,将养老机构划分为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三类养老机构运行机制、职能定位将更进一步区分,服务供给更加精准、政策措施更加精准,推动实现兜底有保障、刚需有服务、普惠有供给、市场有选择的服务格局。”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