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荷银过年期间拍摄的作品。
这个春节,余荷银过得既忙碌又充实。她与家人及摄影爱好者朋友们一同前往芜湖周边的南陵、繁昌、无为等地,一边享受着游玩的乐趣,一边用镜头精心捕捉当地的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余荷银表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这营造了一种别样的节日氛围。”她非常乐意借此机会踏遍大江南北,亲眼见证祖国壮丽的山河美景。
边游玩边用镜头记录 从腊月二十六到腊月二十九,余荷银与家人及摄影爱好者伙伴们一同畅游南陵县。近年来,余荷银在芜湖老年大学潜心学习摄影、PS后期制作及现代文学等课程,频繁地与同学们外出采风。今年春节前,大家一拍即合,决定探访芜湖周边,用镜头记录下春节的氛围,创作一些摄影作品。
余荷银透露,她平时更倾向于拍摄风景,但此次南陵之行,她特别希望能产出一些人文摄影的佳作。她解释说:“平时农村里多是老人和孩子,春节临近时,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陆续回家,年味也就渐渐浓了起来。”
旅途中,余荷银与家人边游玩边用镜头定格人物与民俗场景,收获了不少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其中,一个场景尤为让她难忘:“路过一个村庄时,我看到一家三口在田里摘荸荠,他们手提篮子,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背景是温暖的阳光,我立刻抓拍了这一温馨画面。”
此外,在西湖古镇,余荷银还捕捉到了一个动人的瞬间。“一位老人坐在石板上,手拄拐杖,静静地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背后的红春联与青石板路、墙面形成了鲜明对比,我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她补充道,“从老人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她对过年热闹氛围的享受。”余荷银强调,要想拍出好的人文作品,关键在于避免摆拍,追求自然与生动,通过抓拍、连拍等手段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
给孩子和家庭带来正能量 从南陵返回芜湖后,大年初五,余荷银与朋友们再次踏上旅程,前往无为,见证了一场跨越60多年的团聚。
这次团聚的主人公是高芳,来自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和江阴市寻亲志愿者协会的共同帮助下,通过DNA比对成功找到了自己的根,并在春节期间回到故乡无为与亲人重逢。余荷银感慨道:“春节本就是团聚的时刻,能在这样的时刻见证分别了几十年的一家人重聚,意义非凡。”目睹高芳与亲人紧紧拥抱的场景,余荷银也深受感动。
“如今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大家对于如何庆祝春节有了更多选择。”余荷银认为,春节假期与家人、朋友一同外出游玩,不仅能增进家庭和睦,还能拉动消费,“特别是我们老年人,生活不应局限于做饭和干家务。”
余荷银的足迹遍布许多地方,如甘南、内蒙古、香港、澳门等。谈及甘南之行,她赞不绝口:“甘南的天空美得像3D画面,自然风光令人陶醉。虽然那里温差大,一天之内仿佛经历四季,还有高原反应,但那些绝美景色至今仍在我脑海中不断回放。”
对于内蒙古的旅行体验,她描述道:“秋天的内蒙古宛如一幅水彩画,360度无死角的美景,夕阳西下时,骏马奔跑、羊群戏水,一切都显得那么原生态。”
余荷银强调,无论是旅游还是在老年大学学习,都是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我们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这给孩子和家庭都带来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