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张恨水》在合肥上演。
2月8日晚,首部以文学大师张恨水为主角的黄梅大戏《张恨水》在安徽大剧院精彩亮相,台下座无虚席,精彩的剧情与演员精湛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该剧由张恨水家乡的潜山市黄梅戏剧团创排,剧中唱词“水流潜山东入海,书生挥毫舒襟怀。漫道鸳鸯蝴蝶曲,金戈铁马入梦来……”韵味悠长。
首演便赢得满堂彩 2月8日下午,安徽大剧院内一片忙碌景象,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为晚上的演出做准备,包括装台、排练以及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调整,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力求完美。
作为主演的潜山市黄梅戏剧团团长汪卫国表示:“这部戏是首次来省城合肥演出,我们既激动又紧张。这不仅是一次展示我们剧团实力的机会,更是一次对我们创作水平的考验,所有人都不敢有丝毫马虎。”
到了晚上,随着大幕缓缓拉开,这部原创黄梅大戏正式在合肥唱响。台上,演员们通过唱念做打,将一招一式演绎得风采尽显;台下,观众座无虚席,聚精会神地观看,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精湛的表演赢得了阵阵叫好声。
现场一位观众赞叹道:“这部黄梅大戏真是每一个角色都鲜活立体,唱腔优美,好听又好看!”
带着使命感在创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汪卫国告诉记者,无论是在前期的创作阶段,还是在后来的演出过程中,他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以专业演员和同乡晚辈的双重身份,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在默默付出。
汪卫国介绍道,从现实情况来看,传统戏曲的观众群体中,中老年群体仍然占据较大比例,而“看家戏”也以古装戏为主。然而,《张恨水》作为一部现代戏,在起初登台前,他和著名黄梅戏演员、该剧导演汪静都内心忐忑,不确定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可。但没想到,开演后反响热烈,这让他们备受鼓舞,也深感欣慰。
汪静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部戏的创排背景。她表示,作为著名作家,张恨水著作颇丰,作品多次被搬上舞台和荧幕。而该剧是首部以张恨水本人作为主角的黄梅大戏,为观众们呈现了张恨水先生的大才与大义。提及创排过程,汪静仍难掩激动之情,她说:“近两个小时的戏曲显然无法容纳张恨水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但是我们希望选取最好的故事,用最佳的表演展现最真实动人的张恨水。”
希望走向更高的舞台 从潜山到安庆,再到省城合肥,黄梅戏《张恨水》一步一个台阶,不仅走向了更高的舞台,也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深深打动了观众,而观众的热烈反馈也同样感动了演员们。汪卫国回忆道,在家乡潜山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不少人脸上挂着泪水。这一幕他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作为演员和主创人员,成就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更令汪卫国欣喜的是,这部戏的观众群体中,年轻人的面孔越来越多,这让他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戏曲非凡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作品能登上更高的舞台,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是每一个戏曲工作者都梦寐以求的事,希望我们这部戏能继续攀登,走得更远。”汪静说。
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副会长李品齐高度评价了大型原创黄梅戏《张恨水》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文化价值。他指出,张恨水先生一生创作了三千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八百多万字是抗战作品,展现了他的铁骨铮铮。这部戏不仅让观众看到了张恨水先生鞭挞黑暗、不畏权贵、同情弱小的悲悯情怀,还展现了他爱人民、爱民族、爱国家的赤子之心,非常值得一看。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韩喻于源绮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