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过年炸圆子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年正月里母亲炒圆子的事来。
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年前母亲炸好圆子后,父亲帮着将圆子装在一只平口木桶里,上面盖上木盖,以防老鼠偷吃。但圆子放的时间长了会生出白色的霉斑,母亲就将有霉斑的圆子挑出,抠去上面的霉斑后,倒进滚热的铁锅里,用锅铲不停地翻炒。如果碰上暖冬气温高,越往后,长霉斑的圆子越多,隔三岔五就要炒一回。每炒一次,圆子的口味就变一次,往往几次炒下来,圆子就有了一股酸味。到后来,木桶里剩下的圆子差不多全长了霉,母亲只得将剩下的圆子全部倒进热锅里翻炒。
炒圆子是个细致活,灶下的火不能过猛,需用火文,而且要不停地翻炒,稍不留神,就会将圆子炒焦。母亲一会儿在灶下添火,一会儿在灶上翻炒,忙得不可开交。等到木桶里的圆子在炒来炒去中全部吃完后,母亲便洗净木桶上的油渍,沥水晾干,然后用布袋罩住木桶口,放入干燥的大缸里,再盖上缸盖,等到年底再拿出来装圆子。
后来家里添置了冰箱,母亲才不再炒圆子,炒圆子这种活计也就成为了历史。但每每想起这些陈年旧事,不免令人感慨万千。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七个年头,前两年,乡下老房子被征迁,那只装圆子的木桶也随着老屋一道远去了。在一切的渐行渐远中,只要一想起母亲当年在灶台上挥动锅铲、不停翻炒的样子,我就心绪难平,喟叹中也就格外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