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古今结合、新旧整合、红绿融合
文旅发展步入快车道
  2024年年末,石家庄再获两项殊荣:入选“2024年度活力之城案例”和被评为“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喜添两张崭新且响亮的名片。
  活力是一座城市对外展现出的蓬勃生机与强劲发展势头;幸福感则是一座城市对内融入的民生底色和发展信心。一里一外,相得益彰,也是石家庄城市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和有力印证,而这背后,文旅深度融合扮演了激活城市发展新引擎的重要角色。
  古今结合
  让文化活起来,文旅火起来

  文旅融合,既要有旅游的价值,也要有文化的底子。在不少人眼中,石家庄是省会城市中的“年轻一族”,但这片土地却是燕赵大地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正定古城则是这片沃土长出的硕果。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县有着1600多年的建城史,古建筑林立,“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广为称道,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被誉为“古建艺术宝库”。其中,始建于隋朝,北宋时大规模扩建的隆兴寺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的北宋建筑群,拥有“宋代十字形古建筑孤例”之称的摩尼殿和鲁迅大加赞誉被后人称为“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以及国内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铜铸千手千眼观音,为京外名刹。
  正定县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举全县之力,推进古城文化遗产保护,聘请专业团队系统编制规划,实施了一系列古城风貌提升工程。陆续投入资金对隆兴寺内的转轮藏阁、摩尼殿、大悲阁等进行修缮,并实施壁画保护等文物保护工程,让古城古刹焕发新姿。并在保护的同时,坚持合理开发利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结合实际,量身打造优质文旅项目。
  如今的正定古城,历史风貌得到有效恢复,南城门、隆兴寺、荣国府,一步一景,各有特色。夜晚,华灯初上,登上南城门,古建筑与新街区相映成趣,游人如织,穿梭其间,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此外,石家庄赵县赵州桥景区也免费对外开放,一年来接待游客183.62万人次,一批历史文化遗产变身文旅新地标、网红打卡地,让文化活起来的同时,也让文旅火了起来。
  新旧整合
  旧品牌转为新IP,释放新动能

  从“百年工业城市”到“摇滚之城”“全城热练”,名称变化的背后,是城市的发展变迁,每一个名称都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随着石家庄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和文旅市场的火热,这些旧品牌的文旅价值进一步凸显。
  为此,石家庄抢抓机遇,进一步擦亮“摇滚之城”文化品牌,持续打造“音乐”和“体育”两大城市IP,举办形式多样的摇滚演出和体育赛事,活力四射。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毗邻京津“这么近”的区位优势,深度挖掘文旅资源“那么美”的独特魅力,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周末到石家庄听摇滚、看赛事正成为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新时尚。
  石家庄还注重在城市更新项目中融入文化和旅游功能,以文赋旅。正太饭店区域是石家庄的“城市原点”,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2022年,石家庄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对正太饭店及其周边的大石桥、解放纪念碑等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让此处蜕变为城市新地标和文旅融合的新起点。
  不仅如此,为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加快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石家庄将原石钢公司工业旧址改造为石家庄工业遗址公园,打造集文旅和夜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公园。通过新旧整合,统筹推进,一批旧品牌正加速转为新IP,释放了新动能,持续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红绿融合
  红色旅游有里有面,出圈出彩

  文旅融合离不开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交相辉映,这也是满足游客多样化观光需求,提升游客服务体验感、满意度的重要一环。在石家庄的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一直是优势所在。
  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的西柏坡,是“两个务必”的诞生地和“进京赶考”出发地,被称为中国革命圣地。当地立足自身特色,积极整合周边红色资源,培育红色旅游业态,建设红旅小镇,推出沉浸式实景演出《梦回西柏坡》等体验项目,持续擦亮西柏坡红色旅游名片。冬日暖阳下,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接踵而至,参观学习,重温“赶考精神”,接受心灵洗礼,为当地红色旅游添人气、注活力。
  从地形上看,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脉交界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秀丽的自然风光。平山县便立足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绿色崛起的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由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景点旅游型向全域旅游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升级,走出了具有鲜明自身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文旅融合新路子,实现了红绿融合,丰富了旅游业态,延长了产业链,让红色旅游有里有面,出圈出彩。
  本组稿件由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韩喻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