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老年大学为老年群体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平台和精神文化家园,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哪些尝试?对此,记者专访了亳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老年大学校长胡海鹏。
记者: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如何挖掘、搜集与亳州相关的教学内容,突出课程设置的地方特色?
胡海鹏:学校有许多特色课程,比如华佗五禽戏、二夹弦、剪纸等等。
华佗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健身方法,学校聘请了知名的五禽戏老师任教,先后设置了5个五禽戏班,学校五禽戏表演队多次在省内外的比赛中荣获团体和个人大奖。
二夹弦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学校首次设置二夹弦班,目前已增加到2个基础班、1个中级班。
亳州剪纸具有生动自然、朴实优美的地方特色,在亳州市剪纸协会的支持下,学校设立剪纸班,由知名剪纸专家任教,深受学员欢迎。
亳州梆剧也是亳州深受欢迎的戏剧种类之一,学校设置了4个梆剧班,并成立了梆剧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正能量活动团队”。
记者: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如何加强师资管理,提升教师积极性?
胡海鹏:学校修订了《亳州市老年大学教师管理办法》,通过单位推荐、资源共享、公开选聘等方式选聘教师。每学期定期举行公开听课和教学评议活动,听课小组由校领导带队,不提前通知老师,采取抽查听课办法,现场评分。
同时,对于在老年大学兼职任教的教师,其授课量计入原单位总课时量;将老年大学任课教师纳入教育部门表彰范畴,表彰名额给予适当倾斜;支持老年大学建立师资库,实现全市教育资源共享。每年,我们还与亳州市教育局联合成立评审组,评选出市老年大学优秀教师,并联合发文表彰,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
记者:学校现有学员3231人,他们都是开展各种文化养老服务活动的主力军。学校是如何加强文化建设,传递正能量、扩大社会影响力的?
胡海鹏:学校以学员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正能量作用,目前成立了29个社团,经常下乡镇、进社区、到学校、到敬老院慰问演出。以开展活动为抓手,也是宣传和展示了学校的教学成果。
2018年以来,我们围绕各项重大活动,组织学员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演出、书画展、摄影展、剪纸展以及五禽戏、太极拳、广场舞比赛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亳州市的各个晨练点、公园、广场,都活跃着老年大学学员的身影,不少学员成为这些活动点的骨干和带头人,成为繁荣老年文化的生力军。
学校还积极倡导学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学校五禽戏队到乡镇、社区开展太极拳、健身气功义务教学活动;剪纸班学员在社区老年学校开展剪纸义务教学等,既展示了老年学员的风采,又提高了老年大学的声誉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