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小小讲解员上岗讲合肥故事
合肥城市记忆馆开启志愿者招募活动,将寻找和邀请更多“老合肥”

   小讲解员在进行讲解。 

  “今年春节,馆内迎来了首批少年志愿者。”2月22日,合肥城市记忆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如此说道。这位工作人员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合肥城市记忆馆在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七都是正常对外开放的,因参观游览的人不少,现场除了有40名工作人员外,还有一批少年志愿者,其中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年龄最小的只有10岁。
   首批少年志愿者“上岗”
  工作人员介绍,这批少年志愿者一共有12名,是开馆后的首批志愿者,经过了简单的培训。在假期,有的少年志愿者站在入口处,热情地迎接每一位游客,耐心地解答他们的疑问,维持着入馆秩序;有的则在各个展厅内穿梭,引导游客们有序参观,详细介绍每一个互动装置的玩法;还有的少年志愿者承担起简单的讲解任务。
  徐浠芮是少年志愿者的一员,她很开心能成为合肥城市记忆馆的“小小讲解员”。她说通过六个篇章向大家讲解介绍合肥的历史、发展和变迁等内容,增强了对家乡的了解,自己也收获到成长的锻炼。
  据悉,合肥城市记忆馆利用原合肥市政府办公楼建馆,该建筑始建于1957年,2018年录入《合肥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合肥城市记忆馆是合肥城市更新示范项目,于去年10月1日正式开馆。
  市民打卡热情不减
  2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淮河路上的合肥城市记忆馆,虽然下着小雨,但难阻市民参观热情。在入口通道附近,展馆工作人员正在对排队的市民确认预约信息,随后众人有序进入现场。“这是第二次过来了,和家人一起来的。”市民马先生说,他已来过一次,这次是和父母再次过来。
  进入馆内,第一座人民公园、第一辆客车、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条沥青城市道路……一张张老照片的下面,都配有文字介绍,承载着合肥这座城市发展的记忆。随着逐楼层深入探访,记者注意到,展馆的每一层都有多个互动项目,还专门设置了打卡区和休息区。
  馆方负责人高娟告诉记者,合肥城市记忆馆引入前沿的数字化展陈技术,如沉浸式光影技术、数字化交互系统、VR视觉等,共计58个展项,37部视频短片,将合肥的今夕过往徐徐铺陈开来。
  “很多市民给我们提供了老照片老物件,还有的是表达了意愿。”高娟说,合肥城市记忆馆已启动(1949—2022)老照片老物件线上征集,可以是展现合肥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照片,可以是承载城市印记的老物件等等。
  提及馆内的志愿服务活动,高娟表示,除了首批少年志愿者外,合肥城市记忆馆开启志愿者招募活动,包括讲解服务岗和观众服务岗,已经有很多市民报名了。馆方计划在今年3月对报名的市民进行集中培训,以便大家能更好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
  邀请“老合肥”来讲故事
  “除了馆内丰富的展陈,馆方也推出了很多活动,吸引市民参与其中。”高娟说,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市民来到场馆可以收获更多,像此前推出的“匆匆那年”情景秀,通过富有年代感的设计,还原各种各样的课堂记忆。还有“喊你来打卡”活动,市民在六个展厅集齐印章,即打卡成功,可领取文创纪念品一份。在春节假期,合肥城市记忆馆推出30场以上的公益讲解活动,详细的讲解配上现代化的展陈以及光影手段,让人可以直观感受合肥这座城市发展的轨迹,以及城市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合肥城市记忆馆邀请了“老合肥”来到这里“翻阅从前”,讲合肥故事,目前已邀请数位嘉宾,现场可问答互动交流。高娟表示,这是一个系列的活动,受到市民好评,还将寻找和邀请更多的“老合肥”来到这里,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关于合肥的故事。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魏鑫鑫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