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淮北一家企业的工人们正忙着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轻量化箱体底盘。(资料图片)
本报讯 记者从2月25日举办的安徽省“奋发有为往前赶”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5年,安徽将大力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力争2025年汽车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75万亿元,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迈上万亿元台阶。
安徽将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实施省重大产业创新计划,在能源、信息、环境、健康等领域实施产业链协同攻关。同时,建立前沿技术创新培育工作机制,对前沿技术进行开放式全量发现、常态化遴选优选、梯度式培育转化。
安徽将加快建设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争创后续批次国家集群。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2025年汽车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75万亿元,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迈上万亿元台阶。安徽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万P,新引育重点数商100家以上。
未来产业方面,安徽将推动首批省级先导区落地一批孵化平台、产业项目,启动筹建第二批先导区,争创国家级先导区。在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未来产业“新星企业”,建设一批未来场景实验室、试验区,将合肥滨湖科学城打造成前沿科技转化首发应用区,力争全省未来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
2024年,安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3.6%、提高0.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3%。汽车产量3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168.4万辆,均居全国第2位,整车出口跃居全国首位。晶圆代工能力居全国前三,显示面板产能居全国第2位。智能算力规模超过1.6万P,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居全国第6位。
安徽还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层面未来产业法规,筹建首批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量子科技企业数量居全国第1位,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走在世界前列,低空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