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林敏
落实三级诊疗体系规划、完善转诊制度与信息共享机制、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安徽省总支主委、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林敏面对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他将就如何更好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言献策。
完善转诊制度与信息共享机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林敏提出建议。首先,要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市级和区域性医院应根据当地人口数量和疾病情况,对常见病专科进行强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其次,落实三级诊疗体系规划,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最后,要完善转诊制度与信息共享机制,“解决老百姓自行就诊导致的大医院人满为患以及向下转诊通道不通畅的问题,让医疗信息更好共享。”
此外,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落实与推广,林敏也提出了相关建议。“我国自2016年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过8年多的尝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林敏说,目前阶段,试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实际上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率和失能率均高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亟待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林敏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该制度,尽快完成顶层设计,扩大覆盖范围,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这一福利。
去年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林敏提交了有关进一步优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提案。林敏建议,在逐步统一基本医保目录范围和报销政策的同时,遴选部分病组,在结合历史数据测算和专家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医保支付定额。此外,建议国家出台指导文件,对直接结算报销比例明显偏低的情况,允许参保地开展待遇补差。
去年,这份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提案,林敏收到重点提案办理完结证书。“建有用之言、献有效之策、成有益之事。”林敏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我国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让更多老百姓获得优质、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记者手记 从医生到全国政协委员,林敏始终将“患者获得感”作为履职标尺。正如他所言,“建有用之言,是为了成有益之事。”这份初心,让他既能敏锐捕捉医疗体系的“薄弱环节”,又能以专业视角开出“对症药方”。医者治病,政协委员献策。林敏的双重身份,恰是新时代政协委员履职的生动缩影——以专业为基,以民生为本,步履不停,以“医者仁心”书写履职答卷。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见习记者张旭凡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