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建成了国际先进的,同时具备“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综合实验能力的用户装置。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物质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综合实力,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具有关键作用。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能够模拟极端低温、超强压力、超强磁场等条件并综合使用,为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实验平台。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包括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物性表征平台、量子调控平台、超快动力学表征平台,和位于吉林大学校内的高温高压大体积材料研究平台,以及相关技术支撑平台等。装置于2017年分别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和吉林大学开工建设。2023年全面转入试运行状态,向国内外用户开放使用。
目前,装置已经开放课题申请5个批次,批复机时超过35万小时,已提供机时超过20万小时,用户涵盖国内外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依托该装置,科研人员已经取得了若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示范性技术突破。未来,装置将成为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