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天气冷暖变化为何如此剧烈?
专家称是春季正常现象,建议采取“洋葱式”穿衣避免感冒
  近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场强烈回暖,不少地方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然而短暂的暖意并未持续太久,新一股寒潮已强势登场。3月2日上午,中央气象台连发暴雪、寒潮等多个预警。据天气公报,寒潮将继续影响中东部。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解读此次冷暖剧变的成因及应对建议。
  连发多个预警
  3月2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预警、寒潮黄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暴雪黄色预警:预计3月2日14时至3月3日14时,内蒙古河套地区、甘肃东北部、宁夏东部、陕西西北部和南部、山东中北部和东部、河南东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其中,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西北部和南部、山东中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雪。上述部分地区新增积雪深度4~8厘米,局地可达10厘米以上。
  寒潮黄色预警:受寒潮影响,预计3月2日14时至3月4日20时,我国中东部气温将自北向南先后下降6℃~10℃,其中,黄淮西部及其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降温12℃~16℃,局地降温18℃以上;4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到江汉至沿淮一带。另外,青藏高原东部有6℃~10℃的降温。
  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3月2日14时至3日14时,湖南北部、贵州中东部、江西西部和东北部、广东北部、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局地风力可达10级;贵州中东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安徽西部、江苏西部和南部、上海、浙江西部和南部、福建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南部、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小时雨量大于2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局地小时雨量可达50毫米。预计强对流的主要影响时段为2日夜间至3日白天。
   寒潮影响几何?
  方翀分析,本轮寒潮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降温猛烈、降水相态复杂的特点。3月1日至4日,我国中东部气温将自北向南先后下降6℃至10℃,其中华北南部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温12℃至16℃,局地降温甚至可达18℃以上。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南部、黄淮、江淮北部、江汉以及云南东部、西藏中北部、青海南部等地有4至6级风,阵风7至8级。
  同时,本轮寒潮还伴随大范围雨雪和强对流天气。预计,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和南部、黄淮、江汉等地将迎来小到中雨转雨夹雪或中到大雪,部分地区有暴雪。黄淮、江汉、江淮、江南西部和北部、华南北部等地将会出现局地暴雨,并伴随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将出现雷电、冰雹。
   为何冷暖变化如此剧烈?
  方翀指出,本次寒潮引起的剧烈降温,主要源于前期大回暖的积累与冷空气的迅速南下叠加,导致气温起伏。
  2月下旬以来,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少,天气晴好,地表持续增温,为大幅升温提供了基础。短波槽自西向东移动,低层暖湿气流明显增强,助推气温进一步上升。然而,冷空气的迅猛南下打破了这一格局。冷空气沿着东北-华北-西南方向快速推进,携带强劲的冷空气团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迅速扭转了此前的暖热形势。
  值得注意的是,雨雪过程本身也加速了地面降温,在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由于初期地表温度仍较高,大气中层形成的雪花在下落过程中融化成雨,会吸收热量,进一步降低地表温度,最终导致气温“断崖式”下跌。
  应合理调整着装
  方翀表示,春季本就是冷暖交替最频繁的时节,近期的回暖与寒潮过程都是正常的天气现象。此次寒潮过程属于典型的春季冷暖波动。
  面对剧烈的天气变化,方翀建议,公众应合理调整着装,可采取“洋葱式”穿衣,避免感冒。近期早晚温差大,尤其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还需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添衣保暖。此外,雨雪天气造成路面湿滑,需防范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本轮寒潮虽然有利于农业增墒蓄水,但也可能对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产生不利影响。预计山东大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山西中部、河北南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等地的设施农业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江淮、江汉部分地区的油菜已进入开花期,3月3日至5日可能出现轻至中度冻害,农户需提前采取防寒措施,减少寒潮对春耕和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本版稿件综合中国气象报社、央视网、齐鲁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