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职业闭店人、演唱会“柱子票”、羽绒制品“以丝代绒”……
中消协公布十大消费维权热点
  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热点,其中,“职业闭店人”、演唱会“柱子票”、自动续费、羽绒制品“以丝代绒”等消费维权突出问题上榜。
 “职业闭店人”坑害消费者
  去年,“职业闭店人”群体受到舆论关注。商家因经营不善而闭店,聘请“职业闭店人”参与收尾工作。“职业闭店人”对消费者协商退还预付款等合理诉求不予回应,或是给出虚假承诺,甚至有的“职业闭店人”与“跑路商家”狼狈为奸,打起“割消费者韭菜”的歪心思。
  演唱会遭遇“柱子票”
  去年,有关演唱会消费体验不佳导致消费者维权投诉类事件多次引发舆论热议。有消费者在凤凰传奇演唱会买到“柱子票”,消费者花千元购买大张伟演唱会门票却看不到主屏幕。消费者反映在购票时,平台上并未标明其位置可能存在遮挡等问题。事后维权时,又遭遇主办方与票务公司互相推诿。
  自动续费服务暗藏玄机
  去年,“关闭自动续费仍被扣费”“建议取消强制自动续费”“工具类APP自动续费取消难”等话题屡屡引发舆论关注。“经常找不到退订页面”“小字条款往往暗藏玄机”……APP自动续费消费屡屡被吐槽。自动续费涉及网络服务提供商、应用商店及支付平台等多个环节,续费政策不一,也导致消费者体验不佳。
  平台大数据“杀熟”
  平台大数据“杀熟”屡遭消费者抱怨,维权过程渠道不畅通、举证困难。平台通常以“时间不同、地点差异导致价格浮动”“新用户有优惠”等理由,为其行为开脱,或是给不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方案。
  羽绒制品“以丝代绒”
  去年11月,《央视财经》报道部分网售低价羽绒服存在“以丝代绒”造假的情况,有些直播间里的样品可能是真的,但消费者最终收到的,则可能是货不对板的“飞丝”次品。“羽绒服造假”“毒羽绒服”“羽绒服充绒量”等话题登上热搜榜,相关话题讨论中,羽绒制品含绒量虚标、合格证肆意更改等乱象,引发消费者质疑。
  卫生巾尺寸“就低不就高”
  去年11月,有网民曝光经实测多个品牌的多款卫生巾实际长度与标示长度不一,存在“偷工减料”问题。对此,多家涉事品牌客服回应称“产品符合国标规定的偏差标准值”。不少网民批评品牌方“踩着国标下限生产”,质疑“为什么偏差值都是偏短的,却没有偏长的”,认为生产厂家以“国标”做借口,侵犯了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知情权。
  租赁市场“提灯定损”
  去年3月下旬,有网民发视频称,其退租江西玉山一处房屋时,遇到房东提着探照灯逐寸检查房间,并被索赔超万元,“提灯定损”一时间引发热议。网民认为,房东在租客退房时验收是其正当权益,但以超出房屋正常损耗的、严苛的理由向租客索要巨额赔偿金并不合理。
  “吃谷人”上当受骗
  “谷子”是时下不少年轻消费者对漫画、动画等领域版权作品衍生的徽章挂件、手办娃娃、立牌海报等周边商品的一种爱称。不少消费者为了购买限量版或海外原版的“谷子”,选择在社交平台拼团“吃谷”,由此产生的拼团团长跑路、消费者被骗等事件时有发生。当“吃谷人”发觉上当受骗时,只能曝光账号发避雷帖、封禁代购的支付账号,很难真正挽回损失。
  租客受困串串房甲醛超标
  “串串房引发身体不适,搬走后又租给别人”的话题去年曾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位。租房市场中存在一些房东低价购买后以劣质材料翻新高价出租的“串串房”,一旦租客入住此类房屋,会面临甲醛超标导致身体不适等问题。租客起诉时,甚至不清楚要以房东、二房东、中介、租赁平台、装修公司哪一方为被告,而房东、中介面对租客退租等要求,也会互相推诿。
  “星期宠”维权纠纷频现
  去年下半年,部分消费者在投诉平台、社交媒体上反映领养或购买宠物后,短时间内宠物即出现明显的健康问题,疑遭遇“星期宠”消费骗局。有多名消费者因买到“星期宠”起诉宠物店维权,胜诉后却因涉事店铺改名换地址,导致执行难。综合央视、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