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对失眠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明明睡着了,醒来却像没睡过”“半夜惊醒后再难入眠”“感觉又一次遭遇了‘鬼压床’”……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经历。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安徽省睡眠研究会青年委员会常委、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障碍科主任医师王胜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超过50%市民曾受到睡眠困扰。为何“睡个好觉”越来越难?如何科学应对?一起来听听王胜医师为大家解读“失眠那些事”。
失眠已成为“群体危机” 据王胜介绍,仅2024年,该院睡眠障碍科门诊就诊近3万人次,诊断患有失眠或睡眠障碍的患者数量超过20%。“社会压力造成情绪波动加剧、电子设备依赖加深,都导致睡眠问题患者明显增加。从《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来推测,保守估计各地有超过50%的人群曾遭遇过睡眠困扰。”王胜说。
什么是“睡得好”?王胜描述得很直接:沾床就睡,一觉睡醒,神清气爽,元气满满,这就是睡了个好觉。相反,在床上辗转反侧入睡难,起床后头昏昏沉沉,身体乏力,无精打采,就是睡眠出了问题。“不过偶尔失眠并不是病症,当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月以上,且影响到白天正常活动时,才可称之为‘失眠症’。”
“鬼压床”属于睡眠瘫痪
记者采访时,池州市民李先生来到睡眠障碍科找到王胜求助。李先生介绍,自己每个月总有一两次在刚入睡时感觉眼前有人影在靠近,当其准备起床应对时,全身不能动弹,就像是被“鬼压床”了一样。
王胜在诊疗中告诉李先生,他的症状在睡眠医学上属于一种“睡眠瘫痪”,该症状与生活压力有关。“有不少人都有过‘鬼压床’的体验,主要还是要合理调节压力,健康睡眠,如果频繁出现‘鬼压床’,一定要及时过来接受治疗。”
据介绍,在诊疗中,医生首先会通过分析患者的易感因素、诱发因素和维持因素来判断失眠症状的形成和维持机制。如症状很严重,那医生会考虑用小剂量安眠药辅助睡眠,帮助患者度过应激阶段。“很多患者谈安眠药色变,害怕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但只要严格遵照医嘱服用,安眠药远比失眠所造成的危害小得多。”
除了社会压力造成失眠以外,还有不少人宝贵的睡眠时间被各种电子产品所夺走。此外,饮酒、睡前暴饮暴食、剧烈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失眠。
从一个小改变开始改善睡眠 王胜建议,睡眠要和卧室、床建立单一的强联系,只有感到明显困倦后才上床休息,如果睡不着就起来,去另一个房间。“到了卧室就有困意,上床就是睡觉,要培养这样的条件反射。”
改善睡眠质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更加合理地支配时间,慢慢培养睡眠习惯,才能看到效果。王胜分享了几个助眠小技巧:
无论前一晚睡了多久,是否熬夜,尽可能在基本固定的时间起床,不要赖床或睡回笼觉,周末也不要相差过大;只需睡到第二天能恢复精力即可,不要过多强求睡眠时间的长短;白天可以休息,但不要躺下或打瞌睡;卧室光线宜暗,建议拉上窗帘,关灯睡觉;睡前用热水泡脚15-30分钟;睡前通过冥想或深呼吸,让思绪自由发散;午睡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为宜;平时增加运动量等。
心情不好?先睡一觉!焦虑烦躁?先睡一觉!精神内耗?先睡一觉!王胜呼吁,您不妨今晚就从一个小改变开始:放下手机,提前1小时关灯。愿每个热爱生活的你都能告别“夜不能寐”,拥抱“沾床就睡”的治愈夜晚。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朱春友 通讯员 孟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