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下雪了!”儿子兴奋地喊着。彼时的我正在备课,头也不抬:“怎么可能下雪,现在是春天。”
儿子可不管我的回答,哒哒哒,如同一只欢快的小鹿,爬上窗台看“雪”。他小小的身躯费了好大的劲才推开一点点窗户,刹那间,春风灌了进来。
“妈妈快看,那就是雪。”儿子呼唤我。我抬头一瞥,敷衍道:“没看见啊。”“就在那呀,看,白白的。”儿子稚嫩的小手在窗户上用力地指着、点着。
教育学专业出身的我,常常自诩了解孩子的天性,知晓他们眼中世界的斑斓。此刻,面对儿子对“雪”的执着,我只想着应付一下。我合上电脑起身走过去,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望去。猛地,所见之景席卷着春意向我扑来——是梨花。因距离远,朦朦胧胧,乍一看,可不就像雪吗?我笑儿子幼稚:“那不是雪,那是梨花。”
梨花不变,却千人看千花,我是何时丢了这份兴奋呢?春暖花开,夏至落雨,秋天叶黄,冬日飘雪,世间变换于我再无新意。我像是穿着一双厚厚的棉靴,麻木地走在人间的路上,渐渐地感受不到大地的温度。我没有耐心等待花开,也没有兴趣观赏花开。
“哦,原来是梨花啊!”儿子兴致更佳。“‘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前有一个大诗人也把雪写作梨花呢。”“哦……”不知他有没有听懂。我发现,我久未有过的兴奋,出现在这个顽童的脸上。
“你好,梨花!”儿子拍着窗户向梨花问好。“怦怦怦”,震动着我冰封的童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再次轻吟这句诗,看着这一树树的梨花绽放,心里的寒冰化作潺潺溪水。
恍惚中那个在雪地上奔跑的身影,闯进了我的心里。我唤儿子:“那是梨花,也是‘雪’,走,我们一起下楼去看‘雪’!”
我牵着儿子的手,牵住了“雪”的手,也牵住了记忆里的童年,蹦蹦跳跳,朝楼下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