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上选录了《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故事的语言精彩,道理深邃,表达举重若轻,人称《庖丁解牛》是“文中之哲,哲中之文”。
庄子,安徽蒙城人(也有别说),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之间,即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道家之祖”,与老子并称“老庄”,有《庄子》传世。一般认为,《庄子》中有7篇是庄子所写,其余是其后学所著,是对庄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考察庄子的生平,我们发现他有一个伴随终生的“冤家对头”——惠施。两人同乡,却三观迥异,打了一辈子嘴炮,但是终身知音。两人争论碰撞出的思想火花,闪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