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紫玉兰绽放,就能嗅到一股浓郁的芬芳。紫玉兰俗称“木笔”,其高大的身姿不仅有亭亭玉立的君子风范,而且,与白玉兰及二乔玉兰在半空中热烈地伸展不同,紫玉兰总有一些花枝更低,它们带着沉甸甸的花蕾,伸向人的头顶或腰节,那些形似毛笔的花蕾更近人,仿佛暗含邀请。
于是,邂逅草地上这片紫玉兰的时候,我忍不住走近去细看。忽然,我的眼睛捕捉到花枝间别样的风景:粉白色的小卡片系在每一朵紫玉兰的正下方,上面记录着寻访人欣喜的心迹,“3月11日,开花。”3月13日,微开。”“3月15日,含苞。”“3月18日,开到露芯。”每一朵花的盛放旅程完全不一样。附近有成群结队出来春游的中学生,我猜测,卡片似乎是前一阵某些前来观察的学生系上的。
现在,系卡片的丝线在春风中微微摆荡,每一个小卡片都在无意中记录了春的脚步,它蹑手蹑脚前来,它在温暖的清晨吟唱,它在午夜跳起圆舞曲,它在携落花归去时发出诗人般的叹息与大笑……从前,这些花的旅程是在原野,它们被风催开,被雨打落,它们只是浩大春意的一部分,没人用心记载过每一朵花开落的时间。通常,人们在花树上系卡片,只是为自己祈愿——通过重要的考试,邂逅美好的爱情,找到如意的工作,在关门之前跑过马拉松的终点线……人们从未这样关注过一朵花本身,关注过它在春天,是属于“先头部队”,还是“最后一朵盛放的木笔”,关注过它的形态与颜色、情绪与姿态。
现在,有人关注了某一朵花,把它从浩大春意中摘取出来,留下它的印记。多好,等花儿谢了,那些摆荡的卡片还在,美的记忆还在,它在提醒路过这里的人:美是短暂的,也是永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