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梨花风起正清明,人间四月寄深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清明》,给清明节蒙上了一层忧伤、肃穆的面纱。其实,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外,它还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温情的节日。
  一场节日的接力赛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人们通常会在清明节扫墓祭祖,其实,这是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的内容。
  相传,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被火烧死的忠臣介子推,人们在他死难之日不生火,吃冷食,以示哀悼,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而清明,原本只是寒食节后的一个节气,用来指导春耕农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节与寒食节逐渐融合,也有了追思先人的含义。
  春日限定套餐
  无论是漫步在绿意盎然的田野,还是攀登春意盎然的山峰,都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这时,适逢杨柳发芽抽青,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在踏青时,随手折下几枝柳条,或戴在头上,或回家插在门楣(méi)、屋檐下,希望可以避免虫疫。
  除此之外,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春日限定活动之一。
  人们将灾病写在风筝上,等风筝飞上天空,就剪断风筝线,寓意着灾难随风飘逝。
  舌尖上的清明
  清明节不仅有美景,还有美食。
  青团是清明节最广为人知的食物,把艾草的汁拌进糯(nuò)米粉里,再裹(guǒ)上豆沙或莲蓉馅,清香扑鼻,老少咸宜。
  北方比如山西,则会制作子推馍,就是上面提到的介子推。子推馍就是造型多姿多彩的馒头,以示对先人的怀念。
  南方有些地区流行吃润饼。用薄如蝉翼的熟面皮,把各种菜肴制成的馅料,包卷成枕头状,也是一道春日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