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关于强化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若干政策举措》(下称《政策举措》)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我省聚焦自然资源,推出一揽子政策,充分发挥规划、土地、林业、矿产等要素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保障作用。
对省重大产业项目实行“兜底”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与2024年相比,2025年度《政策举措》在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上力度更大,如实行用地计划指标和林地定额指标应保尽保,落实综合论证、先行用地、分期申请建设用地、分段报批用地用林等支持政策。
《政策举措》在计划配置上力求更加精准,明确统筹10%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对省重大产业项目等实行省级“兜底”。为保障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用地需求,继续对脱贫县安排专项计划指标。据介绍,今年安排1.67万亩。
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安徽强化重大项目涉林要素保障,全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如优化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服务,对建设周期较长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首次申请临时使用林地,期限可放宽至四年。
民营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政策举措》明确,统筹新增用地和存量用地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对民间有效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应保尽保。同时推行“交地(房)即交证”“抵押即交证”“全程网办”等,提升不动产登记质效,满足企业和群众各类办证需求。
年度修复废弃矿山300个以上
《政策举措》明确实施重点生态修复项目,加快推进淮河生态廊道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省级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年度修复废弃矿山300个以上。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和预期目标的投资主体,可依法取得一定份额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
同时实施林业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实施马鞍山、宣城市长江流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完成六安、黄山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验收。大力推进黄山地区、皖西大别山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项目。实施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12处以上。
统筹存量和增量推行综合供地
安徽作为全国首个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省,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试点以来,全省单位GDP耗地量下降11.2%,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建成率、工业固投和亩均税收分别提升8.8%、10.3%、14.5%。
记者获悉,下一步,安徽将按照“严控总量、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效”思路,全力打造改革2.0版,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三地一区”建设。
其中,针对盘活存量,建立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动态管理“一本账”,开展闲置土地“清零行动”,统筹存量和增量推行综合供地,提高存量土地供应比。2025年处置批而未供土地不低于20万亩、闲置土地不低于3万亩。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