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你听过这位“神秘信使”吗
  你有听过电报吗?
  它就像一位“神秘信使”,以电波的速度给远隔干山万水的人们带来消息。就像今天的手机和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
  这一期,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去看看电报的故事吧。
   神奇“密码”
  很久以前,想要给远方的亲友交流,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训练有素的信鸽,快马加鞭的接力,但山遥路远,仍显得慢吞吞。
  1844年5月24日,这是能写进历史书的大日子。
  这一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封电报,打开了信息飞速传递的一扇大门。
  电报,也成为最迅速的通讯方式。
  你知道吗?电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摩尔斯电码。
  这套电码,像是用特别的符号玩拼图游戏:小小的“·”代表点,长长的“-”代表线。
  这些点和线的不同排列组合,来对应我们熟悉的字母、数字、还有标点符号。
  这些信号,在电报员的操作下,嘀嗒作响,会像一群听话的小精灵,沿着电线“嗖”的一下飞到接收端。
  接收端的电报员,根据电码本,再将这些小精灵还原成文字信息。
  字字如金
  想发一封电报,在家就可以完成吗?当然不是。
  在电报风靡一时的年代里,全国各地的大城市都开设有电报局。
  电报局如同一个个“魔法驿站”,负责接收和传递人们的电报内容。
  电报按字数收费,一字一角几分钱,这在当时是高消费。
  因此,一般是遇上了急事和大事要通知远方的人才发。
  大家绞尽脑汁,要把话说得又短又清楚,可以说字字如金。
  最短的汉字电报,来自“白发才女”张允和。当时,沈从文委托张允和代他提亲。张允和随后回了一个字的电报:“允”。而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哪吒扮演者杨斌,也曾因一封电报得到宝贵的角色。
  这封电报同样言简意赅:速来北京试镜。
  日新月异
  通信日新月异,电话、互联网、移动通信……更先进的通信技术纷纷上场。
  电报已“力不从心”。
  发电报的价格,从1992年开始,一直保持在0.14元/字。
  办理的电报业务,也不是由电报机发出,而是在电脑上输入文字,打印后再寄出。
  电报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我们已很少看到它的身影。
  目前全国仅有杭州和北京提供发报服务。
  今年5月1日起,杭州将全面停止电报业务。科技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赛跑选手,一直在飞速前进。
  2025年,或将展示全球首个6G网络雏形。
  一部手机,能让千里之外的医生完成手术,让南极科考队完成冰川数据实时分享。
  “03756015”。
  这是电报里“再见”的电报码。
  而当我们享受着便捷通信带来的快乐时,别忘了给电报这个曾经的“大功臣”点个赞!
  感谢它曾带给人类的惊喜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