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懒你好:
我是三年级的学生。从上幼儿园开始,做家庭作业时,妈妈都会陪在我身边。她会给我报听写,第一时间发现我的错误,给我擦掉重来。渐渐的,我有些依赖妈妈的陪伴,她不在我身边,写作业根本就没有动力。可最近,我内心开始有些矛盾:有大人陪,很安心;但我总是被纠错,被批评不自律,态度不端正,我就很烦,觉得自己太差劲。大人们看起来也很不开心,这让我有些自责。你说,我还要不要他们来陪呢? 翔宇
翔宇你好:
你的问题,很多和你同龄的孩子也会遇到呢。
翔宇,你有学自行车的经历吗?树懒是九岁时学会的。印象很深的是,爸爸在后面扶着车座,我攥着手把,蹬着踏板,看着前方,内心既紧张又兴奋。
我依赖爸爸的扶持,害怕他突然撒手,又期待自己可以独自掌控,不再摔倒。学会的那一刻,就是爸爸悄悄放手的瞬间。
掌握好了平衡,骑车就成了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技艺。
依赖和独立,是我们的成长需求。更小的时候,我们依赖大人,他们的陪伴和支持,滋养我们健康成长。妈妈在身边,我们会“很安心”。渐渐长大,我们有了展翅高飞的理想,独立的渴望遇上依赖的习惯,冲突就产生了。
如何平衡?或许,我们可以借用学骑车的经验,逐步过渡,在“摇摇晃晃”中,一点点确立自信,增强可以承担“错误”的勇气。
静下来,先听一听内心的两个需求:
小宝宝:“妈妈就在我身边,我是被关注的孩子,我有自己的盔甲,我很安全。”
探险家:“我要独自去完成这一切,哪怕字不完美,题会做错,也没关系。”
先接纳内心的这两个朋友,手牵手,一起想一想,还可以做些什么?
非常重要的开始,就是和妈妈沟通,表达我们的真实感受:
“当我不断被纠错时,我也会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很差劲,甚至觉得,是因为我,才让你不开心,我会自责。”
和妈妈一起商量,如何陪伴,可以让你内心的两个朋友,都获得满足。比如妈妈可以在旁边,看自己喜欢的书。翔宇独立完成“骑行”,遇到困难了,再求助。
充分沟通后,再给妈妈一点点时间。因为,在妈妈的内心,其实也有个依赖的“小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