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最亲的人之间的距离
□吴云涛
  妹妹与父亲之间,有了一个简单却温馨的约定——每天清晨相见,都要互道一声“早上好”。
  父亲今年91岁,除了听力不好,身体还算硬朗。但今年开春患感冒,引发支气管炎症,血压也不稳,父亲就在医院住了十几天。出院后,父亲变得有点嗜睡,虽然恢复了读报和写作,但感觉反应比以前缓些。妹妹同父亲的这个约定,是想调动父亲的情绪,互动中提高父亲的反应能力。
  妹妹也提议我同父亲互动。然而,那句“早上好”仿佛被卡在了喉咙里,让我难以启齿。
  我们家是典型的严父慈母。记忆里,我们兄弟姊妹都对父亲怀有一份深深的惧怕。母亲说,除了妹妹,父亲从未抱过小时的姐姐、弟弟和我。父亲在离家二三十华里的区公所工作,小时候我们都希望他不要回家,因为我们对他是又敬又畏。
  父亲一直生活自理,这次住院了,开始需要人搀扶。我终于牵着父亲的手在走廊和阳台上散步,感受着父亲手的宽厚与温暖,父亲也总是紧紧抓住我的手不放。
  而语言的表达依然有障碍,特别是父亲听力不好。开头几天我没好意思开口问“早上好”,后来妹妹一促动,我第一次鼓起勇气,说出了一句略显生硬的“早上好”,父亲却只是点点头。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他也不习惯。但有一天,父亲吃过早餐,正起身,见我进来,主动地一字一顿对我说了声“早上好”。我一愣,连忙过去牵着他的手,也说了声“早上好”。这时我看到父亲的脸上露出笑意,还有点小孩子害羞的样子。
  现在,与父亲这种“早上好”的互动已经很自然了。有时我还学妹妹,站在父亲的身后为他揉揉肩捏捏背。我知道,这份爱的表达虽然来得有些迟,但只要愿意用心去感受,就永远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