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小满节气,来尝鲜“初夏第一果”
有人在小区或野外采摘;营养医师提醒:应购买正规市场销售的水果

  超市里售卖的枇杷。 

  “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5月21日是小满节气。当日,记者看到合肥部分商超内的枇杷正在热卖中,售价从每斤30多元到40多元不等。同时,在小区、公园等处不文明打枇杷的现象引发吐槽。营养医师提醒,应购买正规市场销售的水果,以确保食用安全。
  【市场】
  超市内枇杷价格较高

  枇杷也被称为“初夏第一果”。21日,记者走访了合肥多个商超,注意到枇杷正在热卖中。在包河区的一家超市内,枇杷只剩下了几盒。“买过几次了,觉得甜度还可以。”市民王先生表示,“现在的价格还比较高。”记者留意到,此款枇杷为盒装销售,售价25.9元/300克,折合一斤43元左右。
  在包河区另一家超市内,记者看到一款高山玲珑枇杷,售价49.9元/800克,折合约31元每斤。“皮薄肉厚清甜,买回去尝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款枇杷产地为云南,到货当天基本就能售罄。
  小满节气前后,歙县“三潭”枇杷陆续进入成熟期。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地有大红袍、光荣、白沙等20多个品种,2025年产量预计5000余吨。因今年4月温度偏低,枇杷上市时间较往年推迟约一周,5月20日到6月初是大量上市的时间。
  从批发端看,百大周谷堆市场信息中心副主任王萍告诉记者,目前上市的枇杷主要来自四川,批发价7.5元/斤到9元/斤。“现在这种消暑类的瓜果销量比较大。”她表示,荔枝的进场量在逐步放大,每日进场量30吨左右。
  【现象】
  不文明采摘引发吐槽

  应季的枇杷,引来市民尝鲜,也引发吐槽。“我们小区有枇杷树,这两天经常看到有人打枇杷。”合肥的戴女士居住在政务区某小区,她向记者吐槽,“掉在地上破了(的枇杷)就不要了,既浪费又破坏环境。”
  张女士居住在包河区某小区5楼,楼下有一棵枇杷树。“最近大爷大妈们常来,拿杆子往下敲。”张女士表示,往年果子还是绿色时就有人过来打,物业沟通后改善了不少,“我尝过掉下来的果子,又酸又涩的应该不适合食用。”
  记者留意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枇杷树所在位置的分享,大多在公园或者城市绿化带,也有采摘“攻略”。
  【提醒】
  有营养但食用要适量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营养科营养医师李远碧介绍,每100克枇杷含糖量在8g~9g,属于低升糖指数水果,“适合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适量食用。”同时,枇杷是胡萝卜素的良好来源,“尤其是深色果肉品种。”
  “每100克枇杷中维生素C含量为3mg~8mg,膳食纤维含量约为0.5克,钾含量约为75.6毫克。”她说,枇杷还含有多种有机酸和生物活性成分。
  那是否意味着枇杷可以大量食用呢?李远碧医师表示,食物再有营养价值也应适量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建议食用2~3个中等大小的枇杷加150g其它水果。”
  “确诊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胃肠道功能较差、腹泻患者,不适合食用枇杷。”她提醒,枇杷核含氰苷类物质,误食可能导致中毒,需避免吞食或误嚼,特别是婴幼儿和老人。
  针对喜欢在公园、小区或野外采摘枇杷的市民,她特别提醒,此类枇杷可能接触了农药、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不建议食用,应购买正规市场销售的各类水果,以确保食用安全。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