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子是我对胡静老师的专属爱称。她是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热爱文学,爱一切美好和光明。四十年前,我的第一部长篇传记小说《画魂》刚一面世,她就读了。她说我就是她心里的一束光。七年前,我在同步上第一次读到她的文章,她的文笔生动又老到,文中还写到了我,从她的简介中得知,她就在安庆。我记住了她。也就在这年,在我和老伴的“诗意金秋”书画展上,我们一见如故。
她多才多艺,聪明好学,才情横溢,又美丽重情,是一个让人感到快乐的人。她的笔头极快,一两个时辰就能写出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让我喜欢不已。她还是个乐于助人的人,我在使用电子工具方面,常常遇到困难,每次问到她时,她都热情耐心地教我,电话里我若还不能理解,她会一下班就来我家教我,直到我学会,从不嫌麻烦,还不断地表扬我,说我接受新知识速度快。我有任何需要帮助的事,只要我开口,她总是不遗余力地施以援手。我们就是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有事就联系、无事不打扰,彼此敞开心扉的那种朋友。这样的朋友让我为她的第一本书写点读后感,我再有困难也不能不写吧?
静子作品的题材,大多来自生她养她的这座历史悠久的美丽古城和她的至爱亲朋。因为深爱,她对他们前世今生的每段时光都充满挚情和眷念。她怀着虔诚和敬畏的心情,用她多情的笔,宗宗件件描绘出来。在《静静的谯楼》中,她的笔既是史学家的铁笔,如锥划沙,如钻刻碑;又像文物考古学家手里的刮刀,由外向里,从上到下,一层层慢慢地揭开古往今来的人物和故事。
我喜欢她的浩然情怀,真情炽热的诗笔,让安庆“谯楼”这一名胜从时光深处走来。它是谯楼的时光故事,也是谯楼的诗传。
选进“古城静走”里的,还有很多我非常喜欢的篇章。如《倒扒狮,从时光深处走来》《邮局1928》《独行大王庙》等等,宛如一轴轴描摹过去时光的长长画卷,能听到回旋的玉箫和琵琶声,看到“半开的窗”“美人云鬓”,还有那些历经数百年风雨雷电,仍然顽强地屹立不倒的栋栋房舍。
我也喜欢收在“烟火人间”里的一些篇章,《老街炉火》让我迷醉。她写铁匠铺“田小铁拉风箱。挥铁锤,两条胳膊和一双手,又红又肿,像烂了又发泡的胡萝卜”“田小铁抡大锤了,老铁用小锤敲一记铁器的某个点,小铁的大锤就准确无误地砸下去。老铁抬起眼皮,瞟一眼小铁,眼角里是藏不住的赞许……”形象又真实。我的祖上都是打铁的,读来感到特别亲切。静子写人的文章,每篇都让我陶醉。她写亲人,《脚底,那抹火红》写的是父亲对她的深爱,她选的细节是父亲在她出嫁时送她一双美丽的高跟红皮鞋,和她在她父亲弥留之际为父亲穿上她精心绣上“吉祥如意”及白兔的红袜子,把父女间含蓄内敛又无比深沉的爱,写得纤毫毕现直抵人心,我读得泪如泉涌。
细节是作品的生命,一个好细节,就会让人物活起来。她善于选用细节。她在写我的那篇《写意石楠和她的荷》中,选了她闭关与外界断绝联系时,我联系不上她,给她的语音留言:“静子,这么久没有你的音讯,你现在在哪里呀?我很牵挂你,很想念你!”她说,“声音是那么温柔又那么焦急。我一遍又一遍地听着,仿佛离家出走的孩子听到母亲的呼唤。泪流满面中,我拨响了手机……”我读完此文,潸然泪奔,在心里说,懂我、慰我之文啊!她的人物篇章,写得真挚又内敛,无一“爱”字,却满是爱,读着读着,便怦然心动。
她用丰润的笔墨描画那些过往的时光,那水那山,那些景物,那些她敬重、喜爱的人和事。她是一位用文字绘画的画家,我说她还是个诗人,因为她的字里行间流溢出的皆是挚情和爱。我以为,她的这本集子,是她奉献给我们的一首真情之歌,一本绝美的时光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