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她用柔肩挑起一片天
六安一女子多年照顾瘫痪婆婆,还带动村民致富,获区级三八红旗手称号

  李少银(图源金安区妇联) 

  从孝老爱亲到组织流动餐饮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六安市金安区椿树镇宋大郢村50岁的李少银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人的一片天。6月30日,记者联系上已经获得区级三八红旗手、好人称号的李少银时,她正带领自己的流动餐饮团队,将一道道可口的乡土美食端上乡邻们的餐桌。
  不离不弃照顾婆婆
  六安市金安区椿树镇宋大郢村是典型的江淮分水岭地貌,李少银从小就在这片热土上长大。她吃苦耐劳,是一位朴实无华的农村女子。1997年,她遇到了大她两岁的花良峰并喜结良缘,后来添了女儿和儿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厄运悄悄来到了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李少银的婆婆患有慢性病,身体一直不太好,2004年又突然查出患上胃癌。面对突然降临的巨大压力,李少银却没有退缩,在安抚丈夫的同时,将照顾婆婆的重任揽在肩上。
  在婆婆住院手术治疗期间,李少银日夜守在病床前,悉心照料。出院回家后,医嘱要求婆婆需要少食多餐,李少银就牢记在心,厨艺精湛的她每天精心准备不同的食材,变着花样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
  2007年,她的婆婆又患上类风湿并发症,下肢不能行走,只能整天坐在轮椅上。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李少银没有任何抱怨,她依旧每天想尽办法把婆婆照顾好,让她尽量舒适地活着。就这样,侍奉重病婆婆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17年,婆婆安详离世。
  “如果我妈妈不是因为她尽心尽力照顾,她那么重的病,又瘫痪,哪能活十几年呢?是她帮妈妈延长了生命!”丈夫花良峰谈及此事,对妻子充满了疼惜。
  为重病的女儿换肾
  李少银不仅对婆婆尽心尽力,对儿女也是无私付出。2013年,已经16岁上高一的女儿晨子(化名)被查出患上尿毒症。当时婆婆还重病卧床,需要照顾。
  李少银迅速振作起来,做女儿的强大靠山。两口子一商议,决定给女儿换肾。幸运的是,李少银最终配型成功,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一颗肾换给了女儿。
  “她给女儿捐一个肾。配型搞了一年多,然后做了手术,再到渐渐康复,现在已经很稳定了。”丈夫花良峰介绍,在女儿手术后的日子里,李少银日夜守护在女儿身边,精心照料。记者了解到,其女儿大学毕业后,现在已参加了工作,生活也步入了正轨。
  带动乡邻勤劳致富
  记者了解到,由于为婆婆和女儿治病,李少银一家背负了巨额的债务。“我们家最多的时候,欠外债有60多万块钱,这对于我们农村家庭来讲,是难以承受的。”虽然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困境,李少银却能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她还不断开导丈夫花良峰,鼓励他振作精神,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
  李少银在当地村民们的眼中既是一位好儿媳、好母亲,也是一位勤劳致富的模范。她发现农村留守妇女比较多,年纪也不是特别大,平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无事闲聊。于是,她组织了一个喜事一条龙服务,相当于乡村里的“流动厨房”,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餐饮服务。
  就这样,在她的带领下,留守妇女们跟随她将乡村流动厨房开进了各个村庄。在接到订单后,李少银总是起早贪黑,精心安排各项事务,从食材采购到菜品制作,从场地布置到服务安排,她都亲力亲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流动厨房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不仅改善了自己的家庭面貌,也带动了其他人的经济收入。
  “跟我们干的村里姐妹,都是需要照顾家里老人小孩的人,平时不能外出打工。现在她们白天可以跟我干活,晚上可以回家干家务,既利用了空闲时间,一年还可以挣个两三万块钱的工资,其实是很不错的。”李少银说。
  “李少银一直表现不错,政府对她家的困难也比较关心,当时给她婆婆和女儿申办过低保。现在通过他们夫妻俩的共同努力,生活开始变好了,做的就是流动餐饮。当地群众对她的评价很高,从婆媳关系角度来讲,像她家这样好的婆媳关系在我们当地是比较少的,的确是很好的榜样。”村支书徐超说。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窦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