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太和县一金蝉养殖基地的100余亩金蝉陆续“成熟”。这几天一到晚上,10多名村民就到树林里“摸金蝉”。“这几天行情很好,市场价1.1元/只,目前来说5天以内都预订完了,产品是供不应求的。”7月15日,太和县税镇镇邹桥村党委书记范彩侠告诉记者,现在要买,要等5天以后了。
“金疙瘩”未钻出土已被售
盛夏时节正是金蝉破土之季,税镇镇邹桥村金蝉养殖基地的100余亩金蝉陆续“成熟”。晚上正是金蝉集中出土爬树的时候,当地10名村民便带上手电筒、拿起小桶,穿梭在树林里“摸金蝉”。
“我们十几个人每晚都来摸知了猴,从晚上八点到十一点半,不仅能找回童年的乐趣,还能挣30多元钱。”村民徐起告诉记者,收入增加了,还锻炼了身体。
税镇镇邹桥村党委书记范彩侠告诉记者,邹桥村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金蝉养殖,小小金蝉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她表示,目前的市场价1.1元/只,销量这方面还是非常好的,“目前来说五天以内都预订完了,咱的产品是供不应求的。”
金蝉俗称“知了猴”,因其风味独特成为一道特色佳肴,养殖金蝉的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人们对金蝉的需求越来越高,野生金蝉早已供不应求,且蝉蜕是一味常用中药材,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
“去年5月,我们引进带有金蝉卵的枝条,并在林下安装了喷灌系统,通过水流将蝉卵均匀输送到土壤中。”范彩侠告诉记者,从目前行情看,金蝉的价格也比去年有所提高,今年的产量和去年相比,也是成倍增长的,所以说我们这个林子里的效益一年更比一年好。
以近自然的方式生态养殖
成片树林,林间有杂草、树上落下的昆虫都是土鸡、大白鹅等的天然食物,禽类的粪便也为柳树提供了养分,常年生态循环发展,经济效益非常好。
据介绍,今年邹桥村生态金蝉基地已在原有基础上新增40余亩,并建立了冲洗车间和储存冷库,注册专利商标,定制专有包装。为充分利用林地,邹桥村在地下养殖金蝉,地面放养土鸡、大白鹅,全程无公害生态散养。
太和县税镇镇党委委员郭晓晗告诉记者,林下金蝉养殖,挖掘林下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发挥林荫空间和水热条件,从平面向立体转变,以近自然的方式产出绿色、环保、健康的产品。
金蝉撬动“金土地”,土里钻出“金疙瘩”。接下来,邹桥村将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金蝉产业,让小产业释放大活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同时,立足自然资源禀赋,鼓励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农业发展“高矮结合”“以短养长”“一地多收”,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提升种植综合收益。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王振宇通讯员谢苏萍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