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安徽未发现埃及伊蚊
  本报讯 近期,广东省佛山市报告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据悉,该传染病主要通过受病毒感染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对于安徽省来说,应该如何从传播媒介的角度进行预防呢?“小叶医探”从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安徽省虽未发现埃及伊蚊,但处于白纹伊蚊(别称“亚洲虎蚊”“花蚊子”)的活动范围,居家和外出要注意灭蚊防蚊。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受病毒感染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疾控专家介绍,感染基孔肯雅热后,通常3~7天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明显的关节疼痛或皮疹,还常伴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等不适。
  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疾控专家表示,目前,基孔肯雅热没有特异性抗病毒药物,避免蚊虫叮咬是防止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最佳保护措施。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夏季蚊子活动频繁,无论是居家还是外出时,都无处不在。疾控专家提醒,个人和家庭要做好防护措施,减少蚊虫叮咬。
  在家中,也可以通过安装纱门纱窗来阻挡蚊虫,竖起防蚊的第一道屏障。此外,蚊香与蚊香液虽然也有较好的驱蚊效果,但有一定毒性,家中如有幼儿或宠物,应尽量避免使用。“若因家中蚊子较多,一定要使用时,应仔细观察产品标签,选择质量检测合格、低毒(或微毒)、低刺激产品。”
  如果家中防护措施良好,但蚊子仍较多,可能与家中积水有关。专家表示,积水是蚊子繁殖的场所,要注意及时清除家中花盆、水桶等容器中存储时间较长的积水。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见习记者 张旭凡 实习生 左丹 吴希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