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点线面协同发力 强引领党业融合
  2023年1月,安徽省首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下称“曙光安徽医院”)成立。医院党委探索出一条“点线面协同发力,强引领党业融合”的道路,通过以“点”入手,精准谋划,打造党建项目试点,推动党建工作由“难点”变“亮点”;通过连“线”贯通,凝聚合力,提炼支部特色品牌,推动党建工作由“达标”变“创优”;通过全“面”开花,共同提升,构建党建品牌矩阵,推动党建工作由“虚功”变“实做”,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支撑,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以“点”入手,精准谋划
  打造党建项目试点,变难点为亮点。医院党委推行党建项目化管理,围绕中心工作细化项目,为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推动力”。
  1.探索路径方法,精准梳理党建项目
  曙光安徽医院三类党建项目按照申报、立项、实施、验收、评估等工作环节组织实施。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势及党建共建平台,医院第一批党建项目试点由输出医院与依托医院党建共建支部共同完成,各支部分别认领精神文化引领项目、护理管理优化项目及临床能力提升项目,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精神引领、技术支撑及积蓄动能。
  2.全程动态管理,党建项目成效初显
  实施党建项目化管理以来,曙光安徽医院党委各基层党支部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有效促进了医院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优化了优质医疗资源布局。
  一是在精神文化引领方面,通过组建“杏林青声”宣讲团、开设“学习语·正医风”音频专栏及制作“我的曙光路”访谈节目,将曙光医院的核心价值、优良作风及专业精神传递至曙光安徽医院,同时,依托公众号图文推送、视频号直播等方式推动海派中医文化与新安中医文化交融互鉴。二是在护理管理优化方面,获批卫健委课题1项、申请实用性专利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护理服务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三是临床能力提升方面,通过项目建设,成功引入上海曙光医院核心技术2项,整合、优化病区医疗资源,开设介入中心、泌尿外科。
  连“线”贯通,凝聚合力
  提炼支部特色品牌,变达标为创优。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连“线”贯通,构建特色品牌体系,以党建引领提升医院的社会参与度,为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活力”。
  1.着力打造支部特色品牌。曙光安徽医院党委指导所辖各支部开展“一支部一品牌”的自选动作。努力打造了《衷中融西、“针”心为您》《医心养“胃”、护“肠”健康》《星机关·心服务》等一批主题内涵深、品牌叫得响、群众受欢迎的支部品牌。
  2.着力拓展支部品牌内涵。一是探索医院与街道党建共建模式。各支部结合党员志愿服务和专业优势,每年为群众办实事。其中,内科第二党支部在调研中发现五里墩街道高龄、独居老人就医难,联合社区党委创立“敲门行动”,入户为老人提供健康咨询和就医用药指导。外科第二党支部针对合肥西站建筑工人就医不便问题,与清溪路社区党委打造“红心铸匠心”品牌,深入工地开展健康科普,并为工人常见伤病提供中医特色治疗,深受欢迎。医院与社区的共建项目受到了中国妇女报、安徽商报、市场星报等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二是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势,曙光安徽医院党委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单位——曙光医院党委在党委及支部层面分别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以党建共建作为加强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将上海曙光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来,不断深化品牌建设内涵。
  全“面”开花,共同提升
  构建党建品牌矩阵,变虚功为实做。凝练党委主品牌“曙光红·杏林暖”,让党建品牌在医院全“面”开花,形成品牌集聚效应。为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原动力”。
  曙光安徽医院党委遵循“1253”的工作模式,围绕建设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的工作重点,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1.坚持1条主线。医院紧紧围绕党建引领1条主线,坚持党对一绕党建引领1条主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品牌示范带动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2.促进2个融合。曙光安徽医院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一是将党的领导融入医院发展各个环节。二是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有机融合。
  3.推进5项工程。曙光安徽医院党委通过开展红色领航——把脉工程、红色先锋——远志工程、红色阵地——防风工程、红色堡垒——甘草工程及红色基石--磁石工程等5项“中医药”工程,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作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4.实现3个提升。曙光安徽医院党委以“曙光红·杏林暖”党建品牌为抓手,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建设优势,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将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由上海引入到上海曙光安徽医院,实现管理、技术、品牌3个提升。
  多项业务,取得成效
  通过以“点”入手——打造党建项目试点,连“线”贯通——提炼支部特色品牌,全“面”开花——构建党建品牌矩阵,曙光安徽医院将党建工作“软任务”软变为促进业务发展“硬指标”,抓党建促业务成效显著提升。
  一是管理能力提升。目前曙光医院已派遣临床科主任、业务骨干和管理专家70余名,全面承担起曙光安徽医院的运营管理责任。借鉴曙光医院先进管理经验,探索绩效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员工积极性;探索“全院一张床”模式,提高床位使用效率;创新医疗专科“大专科小分组”管理模式,调动专家积极性。
  二是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更加优质。目前平移曙光医院医疗技术82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25项,设立长三角名中医工作室6个、岐黄学者工作室1个,新增国家中医优势专科3个,国家级中国家中医优势专科3个,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3个。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省级中医优势专科培育项目、省级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安徽省“治未病中心”项目各1个。护理服务更加优化。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组织党员护理骨干开展“线上预约,线下护理”上门延续护理服务。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人次较去年同一时期增长2.4%。重点打造“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服务人次较去年同一时期增长117.2%。科研能力有效提升。2025年度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篇、SCI论文2篇;存量专利64项,获批医疗专利12项。
  三是品牌服务提升。得益于“上海曙光医院”的品牌效应,医院的知名度和患者接受度逐步提升。铸就学科专科品牌。医院以安徽外转病种较多的脏器纤维化疾病为切入点,着力做强“高峰高原”学科、做精特色主体学科、填平强势短板学科,着力建设安徽省脏器纤维化和肿瘤相关疾病诊疗与研究学科高地。着力打造支部党建品牌。持续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建设,使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升医院的社会参与度,不断促进我省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医院文化品牌。传承“忠诚、担当、实干、勤奋、自强、睿智、大气、团结、谦虚、秉公、时尚”曙光精神文化,医院的知名度、职工的满意度及患者的接受度逐步提升。实现上海的海派中医文化与安徽的中医药文化融合。数据显示,2024年度曙光安徽医院冬病夏治总服务人次同比增长27%,门诊服务人次同比增长15.1%。
  李卓周绪晶
  (安徽中医药大学党建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24DJ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