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亲切的邮政绿
□周芳
  我在退休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为一桩事焦虑——我订的那些杂志,偶尔寄来的样刊,以及零星的稿费单怎么办?仍投递到单位也不妥,虽然,同事们打着包票说帮我收着,可我却不一定有时间常去单位拿。
  闲时,我喜欢看点书,写点豆腐块,隔三差五地发表一两篇,收几张绿单子。然后,我再用稿费继续买书继续读。如此循环,感觉挺好。近几年,稿费多通过银行卡统一发放,这对作者而言方便许多,但还有一些报刊仍是延续着传统的方式——邮政汇款。上班几十年,来单位的投递员换了一位又一位,也正是因为我的小爱好,我跟他们都熟悉,有时在路上遇见,也会挥挥手,笑一笑。他们这个行业的工作人员,好像每几年就要在城区内换岗,换岗前,前任要带着后任在片区内熟悉下订户,具体的投递部门,而我办公室的门牌号,他们都会有备注。
  其实在退休之前,但凡需要明确地址的,我已经开始变更,但我心里还是没底,也对未来的工作人员信心不足。负责单位片区的投递员笑着说,没事,在你地址没完全变更的情况下,你的东西我还是放在你的桌子上,你让同事保管好就行了。如果有汇款单,我会在微信里额外跟你说一声。
  刚退休的某一天,微信里有人要加好友,备注是“小区投递员”。我赶紧加上。原来,负责单位片区的投递员已经将我微信推给了同事,并将我的情况告诉了她。这份责任心真的令我感动,我立即将新的收件地址发给了小区投递员,还把楼下多年不用的报箱给拾掇拾掇。从那以后,我在单位里的东西陆续地由这两位投递员自行交接,再由现在的投递员送来,再不用我操心了。有一天,小区投递员发来一张图片,是我的一张汇款单,并留言已放入报箱。我一看,这是我今年以来最高金额的一笔稿费,投送地址是原先单位。我连忙下楼去取,已经离开的投递员又发来语音,大意是说她的同事有交待,这张单子千万不能有差错。还说这是她见过我最多的稿费,我是越来越棒了。我愣住了,这份由工作缘起的关注,是如此的真诚。这么多年,我断断续续写着,投着,每有稿费单来,不论多少,那位胖胖的投递员,一进我办公室,就会举着单子笑着说:“钱又来了!”其实,她的笑里一直有着鼓励。
  刚才,小区投递员发来语音,说有杂志放在报箱。我说:谢谢,知道了。这位投递员年龄不大,是一位喜欢笑的人。她绿色的邮政制服看起来非常亲切,总让我想起她曾经的同事们。他们努力工作的身影,热心服务的细节,让我对他们本人,甚至对他们整个行业都产生了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