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省人大代表高莉:
建议加快建设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本报讯“残疾人只有平等地融入社会,实现有体面、有尊严、高质量的就业,才能在精神和物质上享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徽省人大代表、省残联党组书记高莉对残疾人格外关注。今年,她带来了《关于完善残疾人职业教育保障机制的建议》。在她看来,残疾人职业教育是残疾人发展、就业、家庭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
  安徽省残疾人职业教育现状如何?高莉告诉记者一组数字: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安徽省有401.5万残疾人。据2020年省残疾人职业教育报表统计,全省共有4所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64人,在校生1240人,毕业生327人。在校生中,盲生236人,聋生513人,肢残生281人,其他类残疾学生210人。毕业生中295人顺利实现稳定就业,就业率达到90%。
  高莉坦言,我省残疾人职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我省仅有4所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尚无残疾人高等职业院校,不能完全满足我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需求。在经费投入方面,我省残疾人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未能执行5倍于普通学校的标准。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不优,办学吸引力不强,职业教育在校生总数偏低。此外,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为例,该校生师比甚至高达11.65:1,远高于规定的5:1的标准。特教老师工作压力大、待遇不够吸引人,是导致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高莉说。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有条件的省(区、市)地方政府应为残疾人创办专门的残疾人高等职业院校(或二级学院)”。安徽省委在《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创建安徽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此,高莉建议将“筹建安徽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纳入安徽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并加快建设,以满足我省残疾人高等教育需求和残疾人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
  “我们要加强残疾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高莉建议,可以借鉴河南等省做法,按照生师比3:1的比例,核定残疾人职业学校编制;建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民政等部门借鉴全国大部分省份做法,将我省特教津贴提高30%以上;建议教育部门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师资专项建设,如在教师培训、职称评定、教育科研和师生竞赛方面单设项目或给予倾斜。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徐琪琪余康生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