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安徽智慧托起国产大飞机“翱翔梦”
  国内首次C919全机雷电防护试验即将结束,相关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报讯中国人离大飞机“翱翔蓝天梦”又近了一步,安徽航空工业团队在其中功不可没。3月1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全球首单落地,C919全机雷电防护试验即将结束。记者3月4日获悉,在这项试验中,由合肥工业大学段泽民教授领衔的中航工业集团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团队一直在默默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C919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全机雷电防护试验作为国产大飞机研制的关键节点一直备受瞩目,因为雷电防护直接关系到飞机的飞行安全。飞机在交付前,需经过数万次的雷电打击。“一般而言,大型客机容易遭受雷击的部位在尖端部位,比如机头、垂尾、机翼尖等地方,特别是在恶劣天气里雷电的能量非常之大,容易产生灾难性后果。”段泽民说,飞机的雷电防护设计是飞机适航取证的强制要求。
  从2008年C919开始研制,到2017年成功首飞,再到2021年3月1日全球首单落地,段泽民教授领衔的雷电防护团队都参与其中。此次C919全机雷电防护试验是首次在国内开展,也是段泽民团队研发的移动式飞机全机雷电实验装置首次运用于民机试验,在项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从理论和试验的情况来看,C919能承受住200千安雷电的打击,达到国际同类飞机飞行水平,也符合由中国民航局颁布的民用飞机适航条例第25部的规定。
  “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突破,国产大飞机一定能在未来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与波音、空客平等竞争,我们的技术研究也恰逢其时。”段泽民表示,回望过去30多年,他愈发感受到国家的科技自信与科技实力。从ARJ21、C919再到以飞机雷电防护为一期工程的大科学装置,在他看来,只有国家才有这个力量做得到,团队也将不断攻坚克难,为托起国产大飞机“翱翔梦”贡献更多更大的安徽力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