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解读1: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出GDP具体目标,今年设定为6%以上,这有什么考虑?
对此,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解释,去年政府报告没有提出GDP增速的量化目标,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不确定因素很大,考虑当时的形势,如果经济能够实现正增长就已经不易。
他说,今年提出经济增速的目标设定为6%以上,综合考虑了很多方面的因素。一是现在的经济恢复情况。从去年二季度开始,我国经济逐步恢复,到三四季度不断转好,预计今年的经济整体上能够保持平稳运行。
二是考虑基数影响。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可能会由于基数的原因上升较多,从这种统计数据的表观看,今年全年可能会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在季度的环比之间会相对平稳一些。
三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在确定今年GDP预计目标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今年的情况,也要兼顾统筹考虑明后年的发展需要,尽可能做到预期目标在年度之间不要忽高忽低,保持经济长期的平稳运行。
解读2:
2020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明显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对于这一问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分析,2020年受新冠疫情等多方面严重冲击,就业形势特别严峻。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预期目标,没有出现规模性失业,是非常不容易的。
“今年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需要在城镇就业新成长劳动力15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毕业生900多万人。”郭玮说。
他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就业需求和经济恢复趋势考虑,把就业预期目标恢复到1100万、也就是2019年的水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现在经济还处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条件依然复杂严峻,各种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多。在此条件下,这个目标是不低的,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解读3:
报告提到的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是如何确定的?居民收入将以怎样的方式增长?能否追上3%的CPI涨幅?
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表示,在评价经济是否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时候,物价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去年CPI全年平均上涨幅度是2.5%,明显低于3.5%预期目标,控制得比较好。从今年的情况看,全年物价的预期目标统筹考虑了物价翘尾、新涨价因素,将CPI涨幅的预期目标定在3%左右,比去年下调0.5%。
“这本身就说明,我们政府有信心把CPI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孙国君说。
对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问题,孙国君表示,收入增长的前提还是要把就业问题解决好,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并且努力让收入的增长尽可能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同时,还要继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解读4: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就是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对此,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农业农村部做了三条具体的安排。
一是压实责任。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将制订相关的考核办法,同时向各省份下达今年粮食面积和产量任务。
二是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粮食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去年每斤提高1分钱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提高1分钱。另外,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也继续保持稳定,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试点也扩大到三大粮食作物。
三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工程,今年还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
近年来,我国粮食已经保持了“17连丰”,最近6年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我想告诉各位的是,我们的粮食安全完全能保障,我们完全能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唐仁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