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补偿式返乡”,防火之弦要绷紧
  □夏熊飞
  清明将至,随着祭扫、进山游玩、郊游踏青等进入高峰期,防范森林草原火灾显得愈发重要。据国家森防办统计,近五年来,在已查明起因的森林草原火灾中,由人为原因引发的占到97%以上。其中,祭祀用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炼山造林位列前四。就在近期,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一处荒山起火,扑火过程中造成2人死亡。经调查,起火原因为附近群众上坟。(4月1日新华社)
  清明将至,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向好,小长假预计将迎来一大波“补偿式返乡”。所谓“补偿式返乡”是指节假日返乡弥补过年没有陪伴亲人的遗憾。作为春节后的首个小长假,“补偿式返乡”或将迎来一个小高峰,从嘀嗒出行平台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清明假期,顺风车返乡订单占比预计将达到24.1%,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在清明小长假期间,返乡与家人团聚,扫墓祭祀,既是广大民众的情感需求,也是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对于这样的返乡,相关部门要做好安全等全方位保障。清明期间返乡人员激增,除了在交通出行方面应该重点关注外,在防火上尤其需要重视。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森林草原春季防火期。清明节本就是各类火灾的高发期,从数据统计也可以看出,祭祀用火是近五年中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罪魁祸首。今年叠加“补偿式返乡”,扫墓祭祀行为将更加密集,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用火行为增多,火灾隐患也极有可能随之增多。为了避免往年火灾悲剧的重演,尽可能减少火灾的发生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这个清明小长假,无论如何也要把防火这根弦绷紧。
  一方面,各地要做好林草防火的宣传工作,鼓励倡导返乡民众绿色环保祭祀,用鲜花等替代纸钱、鞭炮,加大对重点集中祭祀区域的巡查和消防应急工作的部署,在最大程度减少祭祀用火的同时,确保消防工作有备无患,让民众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小长假。
  另一方面,作为返乡的民众,也要提高防火意识,在进行祭祀时尽可能杜绝明火。要知道这不仅是在保障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是关乎周边群众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头等大事,万万不可任性而为。防火工作要想做好,少不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只有每个人都时刻勿忘防火,方能筑牢防火墙。
  清明叠加“补偿式返乡”,防火工作面临双重压力,可不管压力多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火工作都须臾马虎不得。勿忘防火,才能与火灾隐患保持绝缘,清明节也才能真正安安全全、清清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