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
“以前打完农药,空瓶子随手就扔地里了。现在,买农药的时候每个瓶子交押金1元,退钱也方便,就舍不得乱扔啦。”刘浩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保定安国市在河北省率先开展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押金制回收试点。安国有关部门委托第三方搭建信息系统,农民购买农药时,除支付农药费用外,还需交纳包装押金,交还包装废弃物时退还押金。(4月15日新华网)
农药包装废弃物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农民受传统习惯影响,大都随手将其丢弃。有统计显示,一个种植面积在100万亩的种粮大县,一年约产生300万个废弃农药瓶,其中90%被扔在田间地头。农药包装废弃物多为塑料或玻璃制品,以堆放或填埋等方式处理难以降解,而且废弃的农药瓶里多多少少残留着农药,这些有害污染物进入水体、渗入土壤,直接威胁到人畜饮水和生物安全。因此,有人将废弃农药瓶比喻为“生态炸弹”。
《农药管理条例》第37条规定,国家鼓励农药使用者妥善收集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回收农药废弃物。《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农业投入品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应当及时回收农药等包装废弃物,并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交由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违反规定的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包括个人)将被处以罚款。然而,对农药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来说,回收农药废弃物不能给他们带来“实惠”,且现实中鲜见因此受到处罚的,这使得各方面都欠缺回收农药废弃物的积极性。
要破解这一难题,让废弃的农药瓶不再成为“生态炸弹”,诚然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生态环保与相关法治宣传,并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督促各责任主体尽到各自责任。与此同时,还需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让废弃的农药瓶找到“回家”的路,并充分激发农民参与回收农药瓶的积极性。保定安国市的做法是,与专业公司合作推行农药包装废弃物押金制回收,通过智能化手段对农药包装回收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这样做的好处,一则提高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尤其是对农民来说,如果扔掉一个空瓶子,就等于扔掉了1元钱。据报道,今年开春,安国市村民陆续开始买农药,短短一个多月就已回收农药瓶400多个。二则如果完全依赖政府补贴,不仅成本高,也很难操作,现在政府只支付包装废弃物的清运和无害化处理费用,压力大大降低。此外,各农资门店“卖的啥、卖多少、卖给了谁、包装回收了多少,电脑系统上一目了然”,大大提升了政府工作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浙江、广东、福建、四川等地也先后提出了建立“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合肥市还探索出了“市场运作、财政奖补、专业化处置”模式,这些地方的尝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