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进一步发掘包公文化内涵
  文史专家、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合肥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戴健
  作为包公文化的资深研究专家,戴健曾于2019年、2020年连续参加“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为包公文化的交流与传承,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戴健再度加入采访团队伍,北上河北沧州、雄安。戴健讲述了包拯在沧州河间为官的故事。他说,历史上的包拯还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在包拯出使辽国时,面对辽国的各种挑衅,包拯不卑不亢,沉着稳健地挫败对方,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与利益。包拯在1048年任河北路转运使,负责边关粮草财政,曾上书建议就地牧马,裁减军队,训练民兵代之。“在沧州曾有包公祠,内置有包公轿,每一位上任官员都要试坐,相当于廉政教育。”戴健说。
  得名于“九河之间”的河间,辖一州九县。河间府署距今近千年,保存完好。戴健说,1052年包拯任知府时,遇夏涝,建议公用节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度荒。“我们这次去探寻包公足迹,既把包公在家乡的事迹宣传到沧州、河间、雄安,也促进了两地包公文化的交流联动。”戴健说,此行要进一步挖掘包公的文化内涵,推动包公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