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生活垃圾投放点离家多远才合适?
  随着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以下简称“投放点”)进入省城更多的小区,因选址意见不统一,有人说“近”,有人说“远”;有人担心投入使用后的卫生和清运噪音;还有市民质疑终端“一锅炖”违背分类的初衷……连日来,记者走访小区,并联系物业、社居委、城管等部门了解垃圾分类以来的林林总总。
  有槽要吐投放点霸占了停车位
  “我支持垃圾分类,但建在我家窗户旁,太近了。”家住庐阳区五河路市政府生活小区的刘先生说,他住在一楼,3月底看到有人在楼下安装投放点时,当即进行了阻止,“担心夏天味道难闻,也影响通行。”
  在滨湖新区翰林园,曾有多名业主向本报吐槽,4554户的小区,16000多人,要建11个投放点,觉得“数量太多了。”还有业主表示,其中的一个点,占了楼下的车位。
  “个头太大了,进大门就能看到,也不美观。”一位不愿具名的业主向记者反映,在瑶海区和平路柏景轩小区,原计划安装在8栋和9栋之间的投放点,也按下了暂停键。记者探访时,该垃圾分类点大门上锁,被放置在两栋楼之间的空地上。
  有人觉得距离不合适,有人认为数量不合理,还有人吐槽“占用通道”“停车位”等小区设施……省城多个小区的投放点还没开建,就先卡了壳。而瑶海区龙岗经济开发区裕存堂小区的居民,则在合肥市12345政府直通车平台留言,担心“小区西门的临时投放点,对进出小区车辆和行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关心“小区能否建立垃圾分类站?”
  有话要说想办好事,也很为难
  虽然有槽要吐,但在记者采访中,受访的市民对“垃圾分类”均表示了支持。“小区有一个小的可回收垃圾分类点,家人已习惯了(分类),还能积分换礼品。”柏景轩的叶大姐觉得,垃圾分类是好事,但对新来的投放点,她认为应“多考虑实际,不要太大。”
  “目前已暂停,正在做业主工作。”负责柏景轩物业管理的一名负责人介绍,小区共9栋楼,400多户,“让业主跑远了扔(垃圾),一不合适,二也不习惯。”为此,小区内设置两个投放点,但业主对其中一个有异议,“除了大,大家也担心后期有异味。”该负责人表示,物业是为业主服务,想把好事办好,肯定做好前后期的管理,但业主们现在意见不一,他们也很为难。
  “投放点是在刘先生家外墙一侧,不在窗户旁。”双岗街道白水坝社居委工作人员回应记者,刘先生所在小区有5栋楼,200多户,楼栋密集,楼间距很小,计划设置一4米×1米的小投放点。“考虑到小区面积的实际,也要照顾老年人投放方便。”该工作人员表示,投放点有避开燃气管道、能接水接电等要求,在已建成的小区内,选址肯定也考虑居民的诉求,尽量做到相对合适。“目前考虑重新选址,协商下来才能确定。”
  “已开了业主代表大会,初步是减少至9个点。”对业主们关心的投放点数量,滨湖世纪社区金翰网格党总支李书记表示,按照规定,每300至500户设置一处,翰林园4554户,调整后按上限布点,目前有2个点落地,个点再优化,其中3个点初步达成共识。“涉及到个别楼栋的意见,我们再做工作,最终还要征求业主代表意见,少数服从多数。”
  而对裕存堂小区居民的咨询,瑶海区人民政府回应称“目前,龙岗开发区正在辖区部分小区内试点宣传阶段,将充分调查民意,调整选择合适的垃圾分类点。”
  有事要讲已分类的小区效果不错
  正在建的投放点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已建好的投放点效果如何?市民是否满意呢?
  庐阳区寿春路上的市政府宿舍小区,2019年7月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据公开报道,这是合肥首个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分类的正确率和参与率,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垃圾也相对减量。”逍遥津街道拱辰社区党委书记、社居委主任吴霞告诉记者。
  今年4月12日,包河方兴社区滨湖康园北区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据方兴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全市首个实行垃圾分类的回迁安置小区。半个多月过去了,居民感受怎么样?记者随机采访了小区的多位居民。“比之前好一点,楼栋口臭臭的垃圾箱不见了”。推着婴儿车的李女士表示。“有人教我们怎么分,感觉还是挺干净的,搞分类毕竟是好事。”王奶奶告诉记者。
  有疑要问终端垃圾处理一锅炖?
  “改变投放垃圾的习惯,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养成的,这是一个过程。”家住政务区某小区的业主孙女士是一名环保爱好者,在家中也专门购置了多款分类垃圾桶,但她担心,“我们分好了,最后会不会还是‘一锅炖’?”
  孙女士的担心不是个例。2020年年底,曾有市民在合肥市12345政府直通车留言,质疑合肥垃圾分类在回收环节存在问题,“市民按照要求将各种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但垃圾车却将这些垃圾一并收走。”
  对此,合肥市城市管理局答复称,近年来,合肥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正高标准建设全国一流的厨余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和一批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点,按照“干湿分离”要求,完成生活垃圾转运站设施改造。
  回复同时表示,将贯彻落实《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坚持依法依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在实现市区居民小区分类投放设施设备、宣传发动、长效管理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分类收集运输管理,建立完善各级垃圾分类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落实责任。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