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消防为游客找手机,求助与应急的界线应厘清
  5月11日,江西九江。游客庐山拍照时手机掉落悬崖,消防出动2车14人赶赴现场。悬崖陡峭下雨湿滑,消防员用绳子固定在树上,下到约13米的位置,50分钟后找到。该视频在网友中引发热议。(5月13日澎湃新闻)
  游客拍照时手机掉落悬崖,消防出动提供帮助,很大程度来说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生动体现,首先值得肯定。同时,为游客找手机出动应急救援力量,是不是“牛刀杀鸡”?算不算是浪费公共资源?恐怕也值得讨论,这正是引发热议的焦点所在。
  消防是专业的应急救援力量,专业的装备与专业的技能使得他们能够向社会和民众提供许多帮助,特别是危险情况下普通人无法提供的帮助。不过,消防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总是有限的,甚至是短缺的,所以,作为公共救助服务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才会使得利用效率最大化。
  正因如此,消防这样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对求助人提供帮助需要区分轻重缓急,换言之应是“应急”条件下的帮助。以此论之,帮助游客找手机显然算不得应急。因此,游客向消防求助理由并不够充分。
  或许有人认为,消防偶尔提供这样的帮助,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应急救援。不可否认,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当群众遇到类似情况,更希望找一个可靠的求助渠道。但是,这样的求助多了,必然会加大应急救援的负担,也会让救援偏离“应急”的重心。这并非多余的担忧,“有事找110”一度让专业的警务平台受理的非警务求助超过90%,这是前车之鉴。
  消防为游客找手机,真正的看点是如何厘清求助与应急的界线,一方面需从法律法规层面确定应急救援的责任、提供公共救助的范围,哪些是必须提供的,哪些是可以提供的,哪些是无需提供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大包大揽;另一方面是社会层面应学会体恤,不滥用求助的权利,有所节制。同时,社会层面还应当注重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不要稍有一点难度的帮助服务都推向应急救援,如个案中的景区,类似的帮助不妨纳入到安保的范围内来解决,既服务了游客,同时也提升自身的应急能力。□木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