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六安”读音之争,应成保护乡音契机
  □戴先任
  连日来,六安市因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受到舆论关注。与此同时,六安读音也再度引发争议。在央视新闻频道、财经频道近日播出的多档新闻节目中,多位主播将六安读作“liùān”。而在安徽卫视、六安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主播仍将六安读作“lùān”。(今日本报A06版)
  央视新闻频道等主播引用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六”字在用作地名时被取消了“lù”的读法。不仅是第六版,2005年修正定稿第五版中也没有“lù”的读法。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中给出的正确答案却是“六(lù)安”,而后者中的行政区划资料源自国家民政部,“资料权威,现势性强”。重要的是,六安读为“六(lù)安”是世代沿袭的读法,早在《现代汉语词典》取消“六(lù)安”的读法时,就引发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从小到大都念‘lù’,假如念‘liù’的话,怎么听都别扭!”2006年,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六安得以保留了“lù”的旧音。
  近年来,为六安的六念“lù”还是“liù”,已经引发了多次舆论风波,这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不会不知道,他们之所以坚持将六安的六念“liù”,也是严格依照职业要求来做。因为《现代汉语词典》就是媒体工作者发音书写的唯一依据。但“六安”读“六(lù)安”是历史沿袭下来的读法,公众习惯于这么读,当地政府保留了“lù”的旧音,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给出的答案也是“六(lù)安”。
  还要看到,一些媒体坚持读“六(liù)安”,当地居民坚持读“六(lù)安”,舆论对此也是态度不一,这在语言层面已然形成一种割裂与混乱的局面,让人无所适从。而一座重要城市名称的读音还存在严重争议,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为荒诞不经的事情。对此,亟待能够进行规范,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而这背后折射的还是地名保护的乱象。将“六安”读作“六(liù)安”,看似只是一个音的不同,实则是一次对地名文化的严重破坏。要尊重历史沿袭的地名,乱改地名、乱改地名读音,都会删除民众头脑中的记忆,不利于地名文化的传承。
  “六安”读音之争,理应成为各地积极保护乡音的契机。在新华社发起的“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的投票中,支持“跟着当地百姓读”的网友接近八成。规范地名,尊重历史地名,也是尊重民意。只有文化之脉长存,生活之树才能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