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夜走蜀峰湾
  □合肥王张应
  晚饭后散步。从小区西门出来,过一条马路,便到了蜀峰湾公园。
  有湾就有水。蜀峰湾在合肥大蜀山东麓,是一个湿地公园,拥有两块大的水面,以黄山路为界,北边水面叫北湖,南边水面叫南湖。北湖配套设施完善,开放得早;南湖建设相对滞后,去年秋冬还在给湖亮底,抽干湖水,清除淤泥。
  这次散步地点,在蜀峰湾南湖边。南湖近,就在小区西墙外。南湖整体为方形,湖东岸是香樟大道,北岸是黄山路,西岸是大蜀山脚下的玉兰大道,南岸是两个居民小区。原先仅仅走过南湖东岸和北岸,那时只有东、北两方有现成的路。这次还是沿袭过去的路线,先走东岸,再左拐上北岸,打算走完北岸到黄山路尽头折返。
  东岸寂静。香樟大道此段正封闭维修,无车辆通行。行人也少,偶尔走过一两人,都是附近小区出来散步的居民。转到北岸,可热闹了。虽是夜晚,黄山路上依旧车水马龙。人行道上,行人络绎不绝,三五成群,凭栏远眺,面湖而立。桥上有几个夜钓的人,自带小木凳,坐在桥栏边,眼睛盯着水面上夜光浮的动静。
  如此场面以前散步见得多,一年四季都有人在此垂钓,白天有,夜晚也有。印象中,多见装备精良的钓者,少见他们从南湖里钓上的鱼。这晚却见到了鱼,几条小鲫鱼在塑料水桶里活蹦乱跳,还有一条白丝鱼直挺挺躺在桶边地上。那条白丝真不小,有八九寸长,一两斤重。摆在地上,未放进水桶,因它太大,水桶尺寸不够吧。放进水桶也无意义,白丝很娇,出水即死。凡娇必嫩,白丝肉质细嫩,鲜美爽口。我对白丝毫不陌生,家乡水域多产,乡人不叫它白丝,叫它杆丝或翘嘴白。杆丝是说这鱼实在,浑身是肉;翘嘴白是状其形,白丝鱼嘴上翘,一身银白。吃过的白丝鱼多是清蒸,也有红烧。
  于是我惊讶兴奋地问钓者:“哇,这么大的白丝鱼,准备怎么吃?”钓者没有立即回答,或许他要想一想,抑或他根本就不愿回答。旁边一位观钓的人搭腔:“钓鱼的人不吃鱼。”果真是这样,钓鱼之乐,乐在钓的过程,尤在鱼上钩被人拎起那一瞬间,而不在于吃鱼。一些人钓鱼归来,总把战利品分送给朋友们。今晚,这位钓者不知从何而来,但肯定不为那几条鱼来。兴许他喜欢这片湖水,特别是夜幕下与灯光交相辉映的湖面。
  离开人群,再往西走,便到桥头。印象中,桥西头是一片原生态野林地,林中布满荆棘,无路可走。上次在此见一卖蜂蜜老人,于林中放了十几个蜂箱,坐地养蜂卖蜜。人也住林中,几棵树间临时搭一草棚。老人如此经营蜂蜜无非是想对人说,他的蜜好,现酿现卖,原生态的。今晚却没见着卖蜂蜜的人,树间草棚也不见了。从前搭草棚处,如今修了一条硬实的人行步道,沿步道亮着一溜的灯。不由分说,从桥头岔过去,顺步道往林深处走。扑面而来的是青草气息,莫名花香,却无应有的土腥气。显然,这片林子被改造过,增加了树木,地面上种满花草,绿色将泥土全覆盖。
  步道愈走愈近湖边。以往由湖东岸望过来,总觉这片密林很神秘。置身其间,神秘地带便不神秘了,却又不乏新奇之处。从湖西岸望过去,满湖都是灯火,五颜六色的灯光倒映在湖面上,流光溢彩,煞是好看。这在东岸是看不见的,因为西岸近处是树林,远处是大蜀山,少有灯光;而东岸多是楼房,楼又高,且距湖水近。
  西岸水边有亭,是观赏湖光灯影的好去处。下了两个台阶,走进亭里,才发现亭里有人,是一对小恋人正窃窃私语呢。赶紧后退,转身离开,别惊扰了人家。忽想起,初夏的夜晚,这等美丽而又安静的湖边,原本属于恋爱中人。三步并两步离开亭子,转过西岸来到南岸。灯光下,见一块指示牌,上有“鸟岛”二字,箭头指向湖水。抬眼望去,刚刚满湖光影不见了,水中央黑压压一堆。原来,那是一座小岛。离岸不远的孤岛,岸上人却走不过去,这才理解了“鸟岛”的意思,这岛属鸟,不属人。
  “割麦插禾,割麦插禾。”陡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鸟鸣。声音很响,近在鸟岛。很熟悉的声音,是布谷鸟夜啼,它的鸣叫声似是提醒和催促。布谷声声中,我不由得加快了步伐,朝东岸那一片灯光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