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警惕长江流域发生“姊妹水”
今年水位比常年偏高1米以上,大中型水库蓄水偏多三成
  当前长江流域全面入汛,安徽即将进入梅雨期。去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令不少人记忆犹新,今年安徽发生洪水的概率多大?目前防汛还存在哪些短板?日前,记者从省水利厅、应急管理厅了解到,今年入汛以来强对流天气较多,长江水位比常年偏高1米多,需要警惕长江流域“姊妹水”现象以及沿淮淮北地区要防内涝。
  长江水位比常年偏高
  2020年长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安徽也出现了长达60天的超长梅雨期,降雨强度刷新多项历史记录。日前长江防总分析2021年防汛抗旱形势表示,根据水文气象部门预测,今年长江流域水文气象年景偏差,发生区域性阶段性暴雨洪涝灾害可能性大,旱涝并重、涝旱急转几率高。那么,安徽今年汛情形势如何?
  “安徽5月1日入汛,今年汛期从气象部门中长期预测来看,总体一般到较差的年景,降水量沿淮淮北东北部、江南东部和南部较常年偏多,其他地区接近常年或偏少。阶段性、区域性旱涝灾害较多。”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今年入汛情况来看,强对流天气比较多,江河湖库底水总体偏高,长江水位比常年偏高1米以上,大中型水库蓄水比常年偏多三成,“底水偏高,意味着梅雨季节来临,防汛压力较大。”
  该负责人说,目前来看,巢湖、滁河、长江的其他几个主要支流湖泊、水位相对较高,如果有连续强降雨,需要提前预泄。“目前闸站水位控制调度既要保证一定的灌溉用水,也要考虑为防汛留有调蓄余地。”
  沿淮淮北地区要防内涝
  去年长江流域已经发生大洪水,今年还有可能再发生吗?对此,该负责人认为,长江流域“姊妹水”的现象多有发生,今年要特别警惕流域内可能发生的局部严重洪涝,不能因为去年防过大洪水就放松警惕。
  他解释,“姊妹水”是指前一年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可能第二年还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从历史资料统计来看,长江流域“姊妹水”的情况发生在整个长江流域的有1982年、1983年,对我省影响明显的发生在1998年、1999年,其中1998年是防上游来水,1999年则是区域内洪水比较大,1995年和1996年也比较典型。”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长江流域地域广阔,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局部地区甚至区域性大洪水是常态,干支流“姊妹水”多有发生,因此,今年防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因此,相关部门将一如既往紧绷防汛弦,积极做好可能发生的“姊妹水”的预防工作,要按照防大汛抗大灾来准备。
  此外,他表示,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由于今年梅雨期淮河流域降水偏多,沿淮淮北地区要特别注意防内涝,重视支流防汛,城市排涝要做好准备。
  去年水毁工程已修复
  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去年全省18530处水毁水利工程已全部完成修复,其中去年运用的淮河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和滁河荒草二圩、荒草三圩等5处行蓄洪区,以及漫溢溃破的465处圩口堵口复堤已全面完成,工程防洪能力得到恢复提升。
  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负责人表示,对于安徽来说,防汛重点是长江淮河的干流,要确保万无一失。重点保障长江淮河干流堤防、大中型水库和防洪城市安全;防汛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是山洪地质灾害,比如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
  “今年预报极端天气气候偏多,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特别要注意短时间内极端强降雨影响,这种气候对山洪地质灾害影响较大。”他说,我省山区面积大,居住人口较多,爆发洪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要及时通知到受影响民众,组织好转移。此外,安徽的一些中小河流、圩口防洪标准低,小型水库较多,属于防汛的高风险区。
  “防汛有备无患,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发生,今年我省相关部门已经先后赴长江、淮河检查防汛备汛工作。”该负责人说,目前已成立巢湖流域防汛指挥部和长江无为大堤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跨市防汛工作,并按照国家防办相关要求,对山丘区人员转移避险实行网格化管理,全省共落实网格责任人3万余名。
  “去年大江大河安然度汛,支流、沿湖泊的周边圩口压力大,特别是巢湖流域的防汛压力很大。这和工程的系统治理有关,暴露出流域的系统治理的短板和不足。”该负责人说,目前巢湖的系统治理还在进行,巢湖流域的治理规划也在修编,对江排涝泵站等一些工程正在建设,包括一些圩口的堤防加固,其发挥作用还需要一定过程。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文吴永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