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13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仅20.4%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能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校内外体育活动时间,41.6%的受访家长认为是校外无法保证,20.2%的受访家长认为是校内无法保证,还有17.9%的受访家长觉得两方面都无法保证。(6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众所周知,加强体育锻炼、掌握运动技能,对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曾多次下发文件,明确“保证学生校内外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今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但据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孩子不能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校内外体育活动时间,致使“保证学生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仍然停留于“文件中”。
缘何“保证学生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总是停留于“文件”中呢?笔者以为,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学校“重智轻体”使然。学校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不是把学生整天“关”在教室里,就是让学生整天“陷”在题海中,哪有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进行体育活动呢?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周两三节上了课程表的体育课也难以保证,往往都被语数英老师“瓜分”了。其二,学生沉湎于“电子产品”使然。一些孩子除了学业负担繁重,要完成大量的课内外作业之外,课余时间深陷手机游戏当中,根本不会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因此,要让“保证学生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走出“文件”,还需多方发力。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发力。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发文件,更要出举措,确保学生“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其次,学校要发力。学校不能“唯分数”而“重智轻体”,更不能以牺牲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代价,片面追求升学率;应通过开齐开足体育课、大课间等方式,确保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最后,家长要发力。家长应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不妨跟孩子一起走到户外,一起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既保证孩子的体育活动时间,又保证孩子的体质健康。
笔者相信,只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三方形成合力,就一定能让“保证学生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真正成为一种“现实”。如此,不仅是学生之幸,更是教育之幸。叶金福/文闵汝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