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绿岛
  □肥西汪荣定
  正月初四,天气晴好,正是人们出门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一年多没回家了,上午八九点钟光景,我回到老家,想找同龄兄弟荣树聊聊,哪知他不在家。经人指点,我是在绿树丛中见到了他。此时他正和五六个人手持大剪给树打杈。见我来,很高兴,立即转身和我回家,让座、倒茶、奉烟,还摆上糖果瓜子。
  我俩边吃喝边聊。他告诉我,年前就有人相中了他田里的冬青,约好初六来挖,大小都要,大的一棵好几十块,当年的都三块,全卖了,能卖十多万。“乖乖,十多万!”我吃惊道。“郢子各家都有,少则几万,多的也有几十万的。我今年还不错。”他笑着说。“听说你要娶媳妇啦,到时别忘了请我喝喜酒呀!”见我提到这事,年过半百的他还脸红,带着几分羞涩笑道:“现在真的没时间去办这事,到时一定请你喝喜酒!”为了不耽误他干活,我告辞。我刚离开,就见他又拿大剪出门了。我在心里默默为他高兴,为他祝福。
  我的这个兄弟,年轻时因兄弟姐妹多,家穷,一直没娶上妻子。三岗人种树出了名,他第一个去那里取经,然后又多次外出学习,开始种树,当年就有收益。宅居在家的人见他种树赚钱,于是纷纷跟进。凡跟进他种树的都大大受益。
  郢子掀起了种树潮,外出打工的陆续回来,男女老少齐上阵,或栽或种。品种也由几种迅速上升到几十种。落叶的,不落叶的;开花的,结果的;乔木,灌木;高的,低的;宝塔样,蘑菇样,雨伞样,应有尽有,有好多我从未见过,更叫不出名字。
  门前屋后,塘边沟沿都是树,多年的荒滩古埂也成了树的领地。这里成了树的海洋了。
  树在这里生长着,人们视它们若子若友,精心呵护着,培育着。一年,两年,十年八年不等,长成了,自有人找上门。于是,挖的挖,抬的抬,就装上车。一辆接一辆的装树车,载着村民们良好的祝福和一片深情,从这里奔向四面八方。
  村里的人都知道,是树让他们摆脱穷困走上了致富路。树是功臣,是精神支柱,是绿色的天使,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树多了,钱也多了,村民的生活都得到极大的改善。几十户人家,大都住上了小洋楼。红砖粉墙黛瓦,前厅后院,宽敞明亮,里面的装潢和城里一样。
  小楼一座座,平房一排排,都掩映在绿树丛中。全郢除一个低保一个五保,家家还在城里买了房子,家用电器应有尽有。路通了,很多户已把小轿车开进了农家小院。
  穷时争吵,闲着闹事。自从种上树,一年到头有干不完的活,收入可观,村里人再也不为蝇头小利而争而闹,家和睦了,邻里相亲了。
  树不仅让郢子人富了、和气了,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村里人自发响应政府号召,倡导环保。他们自筹资金在村子建了垃圾箱,要求垃圾装袋入箱,不准乱丢乱放。鸡鸭鹅等家禽家畜也不得散放,污水暗沟入窖。从此,村里动物的粪便不见了,其它垃圾不见了,污水不再横流,到处干干净净。
  前圩,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一个地处肥西县原北张乡的大西南三区(上派区、丰乐区、花岗区)交界的小村庄,名不经传,一个地地道道的穷乡僻壤。如今遥望那里,绿树环绕着,包裹着,一片葱郁恰似海洋中的一个绿色小岛,又如镶嵌在大地母亲身上的一块翡翠。
  进村如同进了森林,又像进了绿色的迷宫。
  新挖的“当家塘”,四周垂柳依依,水里有藕有鱼,荷叶田田,鱼戏莲叶间,真的令人流连忘返,久久徜徉。
  树林间还种有玉米大豆,有花生山芋,有各种瓜果蔬菜,想吃什么都有、都新鲜,保准是绿色的。
  当旭日东升,“绿岛”上雄鸡喔喔,斑鸠咕咕,喜鹊喳喳,几缕炊烟袅袅,更是让人神往。
  盛夏进村,凉气阵阵,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根本不用开空调吹电扇,既省电费又环保……
  这里没有山,见不到“清泉石上流”,但有“明月松间照”;这里没有江海,见不到“惊涛拍岸”,但有“叶底黄鹂一两声”;这里没有霓虹灯的闪烁,歌舞升平的热闹,但有曲径通幽的情趣。
  我想起了儿时的歌:踏上家乡的路,不识故乡的水。喝口清水抿嘴笑,望一望家乡景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