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李祖青
故乡肥西,是典型的江淮丘陵地区。
打我记事,父辈们为了能吃饱肚皮,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着水稻。顾名思义,水稻是离不开水的。丘陵,又是坡高地陡,土壤很难存水,农业生产一半是靠天收。
我是1996年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的。通过在外几年的打拼,算是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然而,那段日子里最叫我头痛的是回家与家人团聚之时。餐桌上,也最怕父亲提起他承包的十多亩土地。父亲快七十岁的人,身体越来越差。承包的土地要耕种,要完成各种税收任务。与家人团聚时高兴的心情,每每随着父亲的唉声叹气而开心不起来。
应该是1999年秋,我了解到有关规定: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可以依法解除土地承包合同。我心里窃喜。
然而,多方打听关于如何走程序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一事,几次都让我碰壁。有关人士给出的解释是,现如今种地农民收入低,考虑到土地承包的政策稳定性,这方面的一些事情政府正在着手解决。
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取消了农业上的各种税费,接着又出台了有关土地流转政策。农业税费的废除,取消了一些硬性规定,种地人的胆子也跟着大了起来,种植各种农作物的产业应运而生。开始对土地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想在土地上大显身手的大有人在。
有人要一下子租种一百多亩岗地,种植苗木花卉,庄里许多人根本不相信。当一捆捆幼苗运到场,一台台挖掘机开始整地作业,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预付租金时,才让种了一辈子水稻的父辈们,忽然感到有点措手不及。
岗地种稻难,却最适宜种植苗木。家乡,再也看不到过去老天三日不下雨,田地里到处是抢水的情景。尽管我现在没有半块土地,我还是瞅着空闲回故乡,一望无际的林木,绿树葱茏和着湿润的芳草鲜花,真正的花鸟世界。
那个种植苗木的人,现在大家都叫他许老板。在我们村,他个人的苗木就有四五百亩。他在我印象里是个低调的人。我问起他半个社区的土地都让他承包了,每年收入一定很可观吧。许老板只是一笑说,只能这样说吧,除了土地租金和其它一切开支,现在村里有一部分留守家里的中老年人跟着我打工,有活干是事实。
看着一帮熟悉的身影,在苗木林里忙碌时,我对许大哥说,他们可都要依靠你照顾了。许大哥笑着说,我是依靠他们,土地是他们的,他们才是这里的真正主人!
一阵阵微风吹过,远远地望过去,花香突袭,绿色波浪,一波亲吻着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