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人口超过1000万,是西半球最贫穷国家之一。近年来,海地深受极端贫困、暴力犯罪、党派纷争等问题困扰,政局持续动荡。社会治安问题一直突出,并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进一步恶化。尤其是今年2月以来,围绕总统任期等问题,党派斗争进一步加剧。专家认为,总统遇刺事件令海地局势雪上加霜。
政局动荡不休
2015年,海地举行总统选举,但因反对党的舞弊指控引发大规模示威和暴力事件,选举被宣布无效。此后海地政局陷入混乱,总统选举几经推迟。最终,从政经验不多的香蕉商人莫伊兹2017年2月7日就任总统,任期5年。
围绕任期问题,莫伊兹与反对派争执不断。反对派认为,莫伊兹的任期应从前任总统下台起即2016年2月7日开始计算,2021年2月7日到期。莫伊兹则认为,其任期应从他本人就职算起。
2020年1月起,大批海地议员任期届满,而换届选举未能举行。总统开始以签署行政令的方式治理国家。
2021年2月7日,海地司法部门发布法令宣布莫伊兹总统任期结束,海地党派斗争不断加剧,反对派不断向莫伊兹发难,要求他下台。当天,海地首都太子港发生抗议活动,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20余人因涉嫌企图谋害莫伊兹及推翻现政府被警方逮捕,其中包括一名最高法院法官。莫伊兹2月曾表示,强大的“寡头势力”多次试图推翻他的政权。
海地政府原计划今年9月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并打算通过全民公投方式制定新宪法。反对派认为,政府意在通过制定新宪法强化总统权力,因此坚决反对。随着政治危机不断发酵,时任总理茹特于4月14日宣布辞职。莫伊兹随后任命时任外长约瑟夫为新总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步少华认为,海地政府欲加强行政权力,提升治理能力,但面临不小阻碍。莫伊兹本人操之过急,树敌太多,其任期长短及所施行政策又受到诟病,这是其遇刺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海地长期处于政治动荡。专家认为,海地政局长期动荡的深层次原因是政治体制问题,其所谓的三权分立表面看很民主,但实际上与海地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代议制形同虚设,政党脱离人民,导致各种乱象。
经济困境无解
海地在政局动荡的同时,还饱受贫困、暴力犯罪等社会问题困扰。今年以来,暴力犯罪已迫使数以千计的海地民众流离失所,妇女和儿童更是深受其害,海地警察和军方也时常遭受帮派势力袭击。此外,新冠疫情则让海地局势更加严峻。
海地是西半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严重依赖外援。同时,地震、疫情以及飓风等灾害也让海地经济雪上加霜。
2010年,由于地震的严重破坏,海地经济萎缩7%。2011年以来,海地政府以灾后重建为工作重心,经济有所恢复,但灾后重建未达预期目标。
新冠疫情再度重创海地经济。世界银行统计显示,2020年海地GDP同比下降3.8%,60%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海地社会分化严重,大部分居民无法享受基本医疗服务。
步少华认为,海地经济困顿主要源于其政体和政府不作为。海地各政党轮番执政,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利益,而首先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海地经济困境催生社会乱象。该国长期腐败横行,绑架等黑帮犯罪现象在太子港已成家常便饭。
综合新华社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