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越打身体越健康,越打人越精神。现在我每天都要打两个小时,一天不打,浑身不自在。”日前,在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菱湖公园内,正在打乒乓球的李乐道对记者说。记者看到,别看老人已经年逾七旬,但挥拍上阵时,动作敏捷、反应灵活、左推右挡,颇具水平,引得一些旁观的年轻人不时地发出赞叹。
退休后成了“教练”
今年73岁的李乐道,家住合肥菱湖社区荣城花园南苑小区,退休前是长丰县杜集镇的一名教师。1995年退休后,他被返聘到省汽车工业学校担任管理工作。在此期间,他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候我被安排带学生们搞体育,我就教他们打乒乓球。”李乐道回忆说,他自学了乒乓球,为了提高球技,每天都带着学生们锻炼三四个小时,还组织学生打比赛,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李教练”。
在学校打了六七年乒乓球,李乐道球技大涨。闲不住的他发现小区内有不少老年人都热爱打乒乓球。由于那会小区内还没有乒乓球台,于是,他就把这群老人组织起来,每天风雨无阻地坐公交去官塘社区的活动室内打乒乓球。
早晨五点天刚亮,李乐道就早早来到活动室,烧好水,泡好茶,等待着众多球友们相聚。晚上,李乐道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检查每间活动室空调电灯是否关闭,还顺手将没带走的垃圾清理干净。起初,一些老人打得不好,很着急,李乐道就手把手地教。慢慢地,很多老人从不会发球,到能像模像样地打上几个回合,他们不仅找到了打球的乐趣,身体也越来越好。
和球友打球风雨无阻
看着老人打球时灵活的动作、红润的面庞,很难相信他的真实年龄。“打乒乓球手脚眼并用,对身体健康很有帮助,自从打球后我很少感冒,一口气上五楼都不带喘。”提起打乒乓球的好处,李乐道眉飞色舞,津津乐道。
他告诉记者,小区内一名刘姓老人,患有多年的老寒腿,夏天了还穿着厚裤子。在他的带动下,老人坚持打乒乓球,腿也在不知不觉中好了。“乒乓球益处多多,是一项很适合老年人的运动!”这是李乐道对乒乓球最大的感受。他说,乒乓球比篮球、足球这类运动碰撞少,相对不易受伤。同时又具对抗性和互动性,既能寓赛于乐,又可以球会友,真正实现健身交友两不误。
李乐道告诉记者,因为打球,这些年他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没事了大家就凑到一起,互相关心一下身体,说说家长里短,很温暖。“有时为了一个球,大家也会争得面红耳赤,有人握拍姿势不对,大伙就会善意提醒,也有老人当时固执地不愿意改正,但过后都会心怀感激。”李乐道笑着说。
在李乐道的带动下,小区内总有近20名老人风雨无阻每天去打乒乓球。前几年,小区附近的菱湖公园修建了五个室外乒乓球台,老人们不用再坐公交去隔壁社区打,骑个车就能在家门口练球,“方便多了”。
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为了增加打球气氛,李乐道还经常组织老人们打比赛。他既当运动员、教练员,又是裁判员还是解说员。“现在0比0开始,首先由某某开始发球,发球直接得分……”李乐道模仿起电视上解说员的语气向记者展示了一段精彩的解说。比赛中,遇到有人发球不规范,引起争论的,他也会过去裁判,“互相劝劝,毕竟以健身娱乐为主,比赛是其次的。”特别是对于新手,李乐道总会多鼓励,不厌其烦手把手教,帮助他提高球技,找到乐趣。
街道每年都会组织企业职工乒乓球比赛,李乐道带领的一帮老年人球友总会按时报名参加。“最好获得过团体赛第四名和个人第五名的成绩。”李乐道笑呵呵地说,在他们看来,能和年轻人同台竞技,一决高低,这样的成绩已经很满意了。
快乐打球,和谐相处,老人们把乒乓球活动场所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关心和爱护。由于是室外的乒乓球台,为了避免设备损坏,李乐道特别在旁边贴上告示,提醒孩子们爱惜公物。有时候网坏了,李乐道还会悄悄掏钱买来零件,或者自己动手修好。
“只要我能打得动,就会一直打下去。”李乐道认为,老年人退休以后应该主动走出去,参加一些如乒乓球、健身操之类的社会活动,在退休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既有益于健康长寿,又能收获友谊。
赵明梁迅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