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流
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杭111号建议的答复》。答复中提到,杭州市上城区推行“星级家长执照”,基于数字家长学校学习数据,对“父母持证上岗”进行了有效探索。计划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待时机成熟时在全省推行。这一消息迅速登上热搜,除了对父母持证上岗的猎奇心理外,对于是否有必要推行这一制度也引发争论。(7月13日《法治日报》)
一个具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无论是走进学校还是社会,都会很好地发展自己。因而,父母应该从小对孩子开展亲情教育,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然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浙江探索“家长学习积分制”,推行“父母持证上岗”,过度突出了家庭教育责任。
据“答复”中介绍,所谓的“父母持证上岗”和“家长学习积分制”,就是依托移动学习平台,整合区域社会资源,开设线上课程,引导家长通过智媒体完成“执照”的学习、积分,达到一定积分的予以认证并颁发不同等级的“家长执照”。
事实上,一些学校要求父母过度参与教学事物,已经增加了家庭教育负担,遭到很多家长吐槽。一项调查显示,80.3%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家庭的依赖严重,75.6%的受访者认为这已经给家庭造成了较重负担,64.7%的受访者认为“全能家长”不是“全能宝宝”的必要条件,61.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部分学校和老师偷懒省劲儿的情况。有家长担心,提出教师减负,压力是否会转嫁给家长?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现实情况是,如今不仅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减反增,家长的身心压力也与日俱增。
可见,推行“父母持证上岗”,放大了家庭教育焦虑。换言之,“父母持证上岗”和“家长学习积分制”,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家长批改作业”,是学校教育责任的一种转嫁。这种所谓的家庭教育创新,影响家长的日常工作事小,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事大。如果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家长的这种过度参与不加以管控,任其无序发展,势必会污染校园学习空气,不利于家校和谐共处,甚至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