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红版
发布日期:
俗话说得好
  □五河李星涛
  俗话,是民间词典上的名言警句,是生活智慧和人生经验的结晶。它扎根于生活,形式以短句为主,内容言简意赅,含义意味深长。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锋芒毕露,直中要害。比如“凡人败德坏名,钱财占了八分。”这句俗语从德名与钱财的关系入手,一把撕开了生活的封皮,使其内核坦露,触目惊心。想想看,当今生活中的贪官,有谁不是失足于钱财的泥淖,最后成了阶下之囚?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真实。比如“人要脸,树要皮。”凡人都有羞耻之心,这就是因为要脸,有一个故事可以用来佐证。有一个罪犯被抓到衙门审判,他说:“快把我杀了吧,我是不讲礼义廉耻的人!”审判他的法官说:“今天太热,我们不着急审讯,你先把外罩脱了吧!”罪犯看法官没有恶意,就依言脱了外衣。接下来,法官又说:“看你浑身还是汗津津的,你把内衣也脱了吧!”罪犯又依言脱了内衣。官员又说:“看你还是很热,你把短裤也脱了吧!”罪犯说:“我怎么能赤身裸体站在公堂上呢,我不能脱!”官员说:“看来你还是讲礼义廉耻的。”这个犯人口称自己不讲礼义廉耻,可一旦让其裸体公堂,他还是断然拒绝了。由此可见,我们平常所说的“不要脸”,其实是说人在处理某一件事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而不是说他真的就没有了羞耻之心。而“树要皮”作为“人要脸”的补充说明,其蕴含的生活真实就更显而易见了。如果一棵树的树皮损坏了,那么过不了多久定会枝枯叶落,这是因为树皮除了防寒防暑防止病虫害之外,主要是为了输送养料。这也从侧面论证了人要脸的重要性。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能辩证地看待生活,看待问题。比如“好马不吃回头草”与“浪子回头金不换”、“兔子不吃窝边草”与“近水楼台先得月”、“宰相肚里能撑船”与“有仇不报非君子”、“打狗还得看主人”与“杀鸡给猴看”、“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与“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到黄河不死心”与“路烂不如早脱鞋”……这些俗话,表面上意思相反,但倘如仔细掂量思考,它们又含有辩证的哲理。因为,事物是在不停变化的,我们的思维不能僵化停滞,也要随之发生改变。对待这些俗语,我们要看它所说的环境,所说的对象,所说的时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地看待生活,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俗语说得好,好就好在它具有实用价值。小时候,每顿饭我和弟弟不吃得肚子滚圆,从来都舍不得放下筷子。妈妈见我们这样,就说:“吃饭少几口,活到九十九。若要孩儿安,三分饥和寒。”姐姐喜欢吃糖,喝稀饭不加糖,她嘴撅得能挂油壶。于是,妈妈就教训她说:“甜言夺志,甜食夺齿。”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桌子上很少见到肉,而常常是萝卜青菜。妈妈见我们馋得直流口水,就谆谆教导:“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萝卜保平安!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吃面条时,我们都喜欢吃稠的,妈妈就劝我们说:“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妈妈将玉米、高粱、甘薯、豇豆等杂粮做成各种各样的食物,端到饭桌上来,还将舂米剩下的米糠,用细筛子滤下米嘴儿,烧稀饭给我们喝。我和弟弟坚决反对,妈妈却说:“吃饭带点糠,一家大小都健康。五谷杂粮勤进口,郎中大夫拿锄头。”小弟从小到大不爱喝稀饭,喜欢一口馍馍,一口凉水。妈妈纠正说:“吃馍喝凉水,瘦成干棒槌。”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喜欢用茶泡饭,妈妈见了,马上对我说:“热饭凉茶泡,娘做郎中医不好。”
  俗话虽是大白话,但它却用浅显易懂的比喻,曲折婉转的起兴,向我们说明了一个个做人做事的道理。说它是文化,应该丝毫都不过分,因为它既在道德层面上指引、教育、劝戒和规范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又集中反映出了我们内在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可谓短小精悍,内蕴深刻,而且又具有刀砍斧劈般的力量。